暖炉的温度让整个小角落都变得暖洋洋的,炒瓜子的香气、糖炒栗子的香气、热牛奶的香气混合在一起,让人觉得格外安心。夏冉一边吃着冰糖葫芦,一边翻看老爷爷放在桌上的旧相册,里面有很多梧桐巷的老照片,有的是雪天的,有的是雨天的,每一张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爷爷,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啊?”夏冉指着一张雪天的照片,照片里的老书店门口堆着一个雪人,雪人手里还拿着一本旧书。
“这是二十年前拍的了。”老爷爷笑着回忆道,“那时候我还年轻,雪下得比现在大,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堆了这个雪人,还给他拿了一本我最喜欢的旧书当道具。现在想想,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苏晚看着照片里的雪人,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和林澈、夏冉一起堆的雪人,心里满是感慨。时间确实过得很快,转眼间,她们已经一起度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爷爷,您这里有没有关于雪天的旧书啊?”林澈忽然问道,“我们想看看以前的人是怎么描写冬天的。”
“有啊!”老爷爷起身,走到书架前,拿出几本旧书,“这几本都是民国时期的散文集,里面有很多描写冬天的文章,你们可以看看。”
苏晚接过一本《冬夜随笔》,封面上是一幅雪景图,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她翻开其中一页,里面写着:“冬夜围炉,读一卷旧书,饮一杯热茶,便是人间至味。”这句话让她想起了现在的场景——围坐在暖炉边,和朋友一起吃着烤红薯,读着旧书,这不就是“人间至味”吗?
夏冉也拿起一本旧书,里面有很多手绘的雪花图案,她忍不住用手机拍了下来,说要做成手机壁纸。林澈则拿起一本关于梧桐巷历史的旧书,里面有很多关于雪天的记载,比如“民国二十五年冬,梧桐巷大雪,积雪三尺,居民共扫雪,煮热茶,邻里和睦”,这些记载让三人对梧桐巷的冬天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了,我这里还有‘时光盲盒’,你们要不要试试?”老爷爷忽然想起什么,从收银台下面拿出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很多用牛皮纸包好的小包裹,“这些都是以前的客人留下的,有的是信件,有的是小礼物,你们可以选一个,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但看完之后要放回盒子里,留给下一个有缘人。”
“哇!时光盲盒!”夏冉眼睛一亮,立刻伸手选了一个小小的包裹,“我要这个!看起来里面装着很特别的东西。”
苏晚和林澈也各自选了一个包裹。夏冉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的包裹,里面是一张泛黄的明信片,上面画着梧桐巷的雪景,背面用钢笔写着:“1998年冬,与阿妹在梧桐巷赏雪,吃烤红薯,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好浪漫啊!”夏冉感叹道,“不知道这个人后来有没有和阿妹一起年年赏雪。”
苏晚打开自己的包裹,里面是一片压干的枫叶,枫叶的背面写着:“1985年秋,在枫叶林捡的枫叶,想送给你,却没来得及。希望你看到这片枫叶时,能想起那个秋天的约定。”
苏晚看着枫叶上的字迹,心里忽然有些感动。这片枫叶和她们去年埋的枫叶信一样,都藏着一个关于约定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时光的魅力,能把不同年代的约定串联在一起。
林澈打开自己的包裹,里面是一张手写的食谱,上面写着“冰糖雪梨汤做法”,旁边还有一行小字:“给我的小孙女,冬天容易咳嗽,煮点冰糖雪梨汤喝,暖暖身子。”
“这张食谱好温馨啊!”林澈笑着说,“我可以把这个食谱抄下来,下次煮给你们喝,冬天喝这个最滋润了。”
三人把包裹里的东西看完后,小心翼翼地放回牛皮纸里,再放回木盒子里。老爷爷看着她们,笑着说:“这些‘时光盲盒’就像一座桥,能让不同年代的人交流。你们以后也可以放一些东西进去,留给以后的人看。”
“好啊!”夏冉立刻答应,“我下次要把咱们的枫叶笔记本里的一页复印下来,放进盲盒里,让以后的人知道,在2024年的冬天,有三个好朋友一起在老书店烤火、看旧书。”
苏晚和林澈也点头表示同意。苏晚想把自己那块椭圆形白石的照片放进去,林澈则想把她们在竹海拍的照片放进去,让这些美好的回忆能跨越时光,被更多人看到。
外面的雪还在下,暖炉里的木炭还在燃烧,火苗“噼啪”作响,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三人围坐在暖炉边,吃着糖炒栗子,喝着热牛奶,翻看着旧书,偶尔聊起以前的趣事,笑声在小小的书店里回荡。
夏冉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枫叶笔记本,在上面写下:“2024.11.28 初雪,和苏晚、林澈一起在老书店烤火,打开了时光盲盒,吃了冰糖葫芦和烤红薯。这个冬天,因为有你们,变得格外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