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完回到梧桐巷时,已经快中午了。林澈帮苏晚把食材送到家门口,还特意把冻品放进她家的冰箱:“这些要尽快冷藏,不然会坏的。”苏晚妈妈笑着留他吃饭,他却摆了摆手:“不了阿姨,我还要回家收拾火锅底料,下午还要去打印跨年晚会的节目单,明天给你们一个惊喜。”
看着林澈推着购物车离开的背影,苏晚妈妈忍不住说:“林澈这孩子真细心,什么事都想得周到。”苏晚点点头,心里忽然想起元旦派对上要给他们准备小礼物——她早就想好了,要把上次在老书店拍的照片洗出来,做成小小的相册送给他们。
下午,苏晚把照片从手机里导出来,骑车去巷口的照相馆打印。照相馆的王叔叔是个老熟人,看到她手里的照片,笑着说:“这不是梧桐巷的雪景吗?还有老书店的暖炉,拍得真好看。”苏晚笑着说:“想做成相册送给朋友,您能帮我装订一下吗?”
“当然可以,你选个封面,我现在就帮你做,半小时就能好。”王叔叔说着,拿出几本不同款式的相册封面,苏晚选了一个淡蓝色的,上面印着“时光纪念册”四个字。
等待相册的时候,苏晚在照相馆门口的报刊栏前停下,看到一张关于梧桐巷历史的报纸——上面写着,下个月梧桐巷要举办“老巷文化节”,邀请居民们分享自己的老故事,还有老物件展览。她立刻拿出手机拍下来,发给夏冉和林澈:“咱们要不要参加文化节?可以把老书店的时光盲盒带去展览!”
夏冉很快回复:“好啊好啊!我家有我奶奶的旧缝纫机,还有我爷爷的旧怀表,都可以带去展览!”林澈也回复:“我可以把查到的梧桐巷老地图和民国散文集复印件带去,咱们还可以写一篇关于老书店的文章,介绍时光盲盒的故事。”
苏晚看着他们的消息,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起老书店爷爷说的那些书坊时期的故事,想起照片里穿着长袍的文人,想起孩子们在书坊门口堆雪人的场景——这些都是梧桐巷的珍贵回忆,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半小时后,王叔叔把装订好的相册递给苏晚:“看看喜欢吗?我在里面加了几张衬纸,还帮你贴了标签。”苏晚翻开相册,里面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有三人在竹海看萤火虫的照片,有在老书店烤火的照片,还有堆雪人的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贴着小小的标签,写着拍摄的时间和地点。
“太谢谢您了王叔叔,我特别喜欢!”苏晚付了钱,小心翼翼地把相册放进书包里,骑车回家。路过老书店时,她忍不住停下脚步,想进去跟爷爷说说文化节的事。
推开门,暖炉里的木炭还在燃烧,爷爷正坐在藤椅上翻看一本旧书。看到苏晚进来,爷爷笑着说:“今天怎么有空来?是不是想喝老白茶了?”
“爷爷,我是来跟您说个好消息的!”苏晚把报纸递给爷爷,“下个月梧桐巷要举办文化节,我们想把时光盲盒带去展览,还想跟大家分享书坊的故事。”
爷爷接过报纸,仔细看了看,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好啊!这是好事!我这里还有很多书坊时期的老物件,比如我爷爷用过的砚台,还有当时的账本,都可以带去展览。”他说着,从书架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墨色的砚台,还有一本泛黄的账本,上面的字迹工整清秀,记录着当时的书籍买卖情况。
“这个账本是1925年的,上面记着很多文人来买书的记录,比如当时很有名的作家周先生,还在这里买过《呐喊》的初版本。”爷爷指着账本上的一行字,笑着说,“那时候我爷爷才三十多岁,每天都会把账本整理得整整齐齐,说这是书坊的回忆,不能丢。”
苏晚看着账本上的字迹,仿佛看到了百年前书坊的热闹场景——穿着长袍的文人在书架前挑选书籍,书坊老板在柜台后记账,孩子们在门口嬉戏打闹。她忽然觉得,时光盲盒里的故事,和这些老物件的故事,都是梧桐巷的灵魂,应该被好好珍藏和传承。
“爷爷,文化节那天,您能跟我们一起去吗?我们想让您给大家讲讲书坊的故事。”苏晚看着爷爷,眼里满是期待。
爷爷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也想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梧桐巷还有这么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对了,元旦那天,你们要不要来我这里煮老白茶?我这里有去年的寿眉,煮着喝特别暖。”
“好啊!”苏晚立刻答应,“元旦派对结束后,我们就来您这里喝茶,跟您分享派对的趣事。”
离开老书店时,爷爷把那本旧账本和砚台交给苏晚:“先放你那里吧,你们整理展览的时候方便用。记得小心点,这可是老物件,经不起磕碰。”
苏晚小心翼翼地把木盒子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珍宝。骑车回家的路上,她看着梧桐巷的雪景,心里满是幸福——这个冬天,因为有老书店的温暖,有好朋友的陪伴,还有这些即将发生的美好事情,变得格外有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