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梧桐巷像是被浸在了蜜罐里。周爷爷家那棵三百年的老桂花树,终于在一夜秋风里绽满了金瓣,细碎的花朵缀在青灰色的枝桠间,风一吹就簌簌落下,铺在青石板路上,像是撒了层薄薄的金粉。早起扫街的李伯特意绕着树走,怕扫帚扫散了这满巷的甜香——他总说,这桂花是梧桐巷的魂,得让它慢慢飘,飘到每户人家的窗台上,飘进每个人的心里。
文渊书坊的木门刚推开,苏晚就被扑面而来的桂香裹住了。她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花瓣,转身从库房里抱出两盆刚买回来的四季桂,摆在临街的窗台上。浅绿的叶片间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和巷口老桂树遥相呼应。“这样一来,客人看书的时候,连书页里都能沾着香了。”她一边擦着书架上的灰尘,一边轻声念叨,指尖划过那本林先生送的上海老洋房摄影集,封面红砖墙的纹路里,似乎还能想起上次林先生来访时的热闹。
“苏晚姐!苏晚姐!快来看!”巷口传来夏冉清脆的喊声,伴随着车轮滚动的咕噜声。苏晚探头出去,就看见夏冉推着一辆小推车,车上堆着几个印着浅灰色图案的纸箱,额头上沾着细汗,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帆布包样品到啦!厂家说咱们设计的图案太特别,特意多打了十个样品,让咱们挑挑有没有要调整的地方!”
苏晚快步走过去,帮着夏冉把纸箱搬到书坊的八仙桌上。打开箱子的瞬间,两人都忍不住“哇”了一声——浅灰色的帆布面上,正面的忆槐亭被勾勒得细腻又灵动,飞檐下还藏着一片小小的桂花剪影,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背面的上海老洋房红砖墙透着复古的质感,窗台上画的白玉兰花瓣带着淡淡的粉色,和正面的桂花恰好形成呼应;而连接着忆槐亭与老洋房的那道细线,凑近了看才发现,竟是缠绕着的桂树枝,枝桠间还挂着个小小的红灯笼,像极了忆槐亭下常亮的那盏。
“比设计图还好看!”苏晚拿起一个帆布包,翻来覆去地看,指尖轻轻划过印在包身的“一巷一屋,皆是记忆”,心里满是欢喜,“林澈呢?让他跟厂家说,再在包内侧印一行小字——‘梧桐巷×上海老洋房 联名款’,这样既显眼,又能让大家记住咱们的合作心意。”
“我在这儿呢!”林澈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宣传单,“厂家那边我已经联系过了,他们说加印小字没问题,还说要是咱们后续订单量够大,能给咱们降五个点的成本。对了,我还设计了桂花节的宣传单,你看看行不行。”
苏晚接过宣传单,浅黄的底色上印着满枝的桂花,上面写着“梧桐巷首届桂花文化节”,下面列着活动流程:桂花剪纸比赛、二胡与评弹合奏演出、南北老巷记忆展、梧桐巷味道尝鲜会……每一项都配着小小的插画,精致又可爱。“太周全了!咱们今天就把宣传单贴到巷口的公告栏上,再给每户人家送几张,让大家都帮忙宣传宣传。”
三人正忙着整理帆布包,巷口忽然跑进来个穿蓝色校服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画纸,跑得气喘吁吁。“苏晚姐姐!苏晚姐姐!”小姑娘跑到书坊门口,扶着门框大口喘气,脸颊红扑扑的,“我是隔壁杏花巷的朵朵,我妈妈说你们要办桂花剪纸比赛,这是我画的参赛作品,你看看能不能行……”
苏晚蹲下身,接过朵朵手里的画纸。纸上用彩色铅笔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树下的石凳上坐着个老奶奶,正低着头剪剪纸,旁边还放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剪好的桂花图案——不用问,这画的正是张奶奶在忆槐亭剪纸的模样。“朵朵画得真好!”苏晚忍不住赞叹,指着画里的桂花树说,“你看,要是把桂花的花瓣画得再分层些,一层叠着一层,到时候剪出来会更立体,也更像咱们巷里的老桂树。对了,张奶奶今天一早就去忆槐亭了,正在教大家剪桂花剪纸呢,你要不要去跟着学?说不定还能从张奶奶那儿学几招诀窍。”
朵朵眼睛一亮,攥着画纸就往忆槐亭的方向跑,刚跑出去两步,又停下来回头喊:“苏晚姐姐!我学会了就剪这个图案,我一定要拿第一名!”看着朵朵蹦蹦跳跳的背影,苏晚忍不住笑了——这孩子的认真劲儿,倒像是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苏晚丫头,忙着呢?”门口传来孙爷爷的声音,伴随着小推车“吱呀吱呀”的响声。苏晚抬头一看,孙爷爷推着一辆旧旧的小推车,车上放着个蒙着红布的物件,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你猜猜,我给南北老巷记忆展找着啥宝贝了?”
苏晚和夏冉、林澈都围了过去,好奇地盯着红布。孙爷爷慢悠悠地掀开红布,露出一个铁皮饼干盒——盒子是淡绿色的,上面印着五十年代的上海外滩图案,江面上还画着几艘小轮船,虽然有些地方的油漆已经剥落了,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这是我老伴当年从上海带回来的陪嫁,”孙爷爷轻轻抚摸着饼干盒,眼神里满是温柔,“那时候她在上海的纺织厂上班,我在这边的机械厂,她每次回来都要给我带这个饼干盒里的蝴蝶酥。后来日子好了,饼干盒不用来装点心了,她就把自己绣的手帕、织的围巾都放在里面,说是留着给孩子们做念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