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叔听了,立刻笑着说:“那我得多酿点桂花酒,再做些桂花酥和桂花月饼,让学生们尝尝咱们梧桐巷的中秋味道。对了,北京的李师傅上次说,想让我教他做桂花糕,我看这次去北京,就带点桂花干和糯米粉,现场教他做,说不定还能合作开发一款‘南北桂花糕’,在两地的甜品店同步销售。”
接下来的几天,梧桐巷的忙碌像秋日的桂香,浓郁又充满生机。孙爷爷每天都坐在忆槐亭里,对着绸缎细细刺绣,他先用浅金色的丝线绣出桂花的轮廓,再用深金色的“桂金纱”线填充花瓣,最后用奶白色的丝线绣出露珠,绣好的桂花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绸缎上飘落下来。张奶奶则忙着剪中秋主题的剪纸,除了全景图,还剪了不少小巧的桂花纹样,准备贴在联名礼盒和体验日的材料包上。吴叔更是从早忙到晚,既要酿桂花酒,又要研发新的点心,还特意做了一批迷你桂花糕试吃装,准备寄给北京和上海的合作伙伴。
九月中旬的一天,北京的王师傅突然带着两个徒弟来到梧桐巷。他一进巷口,就被满巷的桂香吸引,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这桂花味比北京的浓多了!我这次来,一是想跟孙爷爷敲定摆件的纹样,二是想看看张奶奶的剪纸,好确定景泰蓝掐丝的图案。”王师傅跟着苏晚走进忆槐亭,看到孙爷爷绣好的绸缎,立刻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忍不住称赞:“您这针法太细腻了!这桂花的光泽,比真花还好看!我看摆件的底座就用天蓝色的景泰蓝,掐丝用金色,跟您的刺绣正好搭配。”
张奶奶立刻拿出剪好的四合院剪纸,递给王师傅:“您看这门墩的花纹,我参考了您寄来的照片,要是掐丝的时候需要调整,我再改。”王师傅接过剪纸,对着阳光看了看,点头说:“不用改!这花纹比我拍的照片还细致,我回去就让徒弟们按照这个图案做掐丝,保证跟您的剪纸、孙爷爷的刺绣一模一样。”
吴叔听说王师傅来了,立刻端来一碗桂花酒和一盘桂花酥:“王师傅,尝尝我新做的点心,这桂花酥里加了北京的蜂蜜,您看看合不合口味。”王师傅尝了一口桂花酥,又喝了一口桂花酒,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味道绝了!甜而不腻,还有股茶香,我回去就跟北京的甜品店联系,让他们引进您的桂花糕和桂花酒,咱们一起做‘南北中秋甜品套餐’。”
当天下午,苏晚、孙爷爷、张奶奶、吴叔和王师傅坐在忆槐亭里,一起敲定了“三地非遗联名礼盒”和“桂巷京韵”摆件的细节——礼盒的木盒由北京文创园负责制作,上面的雕刻图案融合了梧桐巷的槐树、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刺绣手帕由孙爷爷带领学员制作,每一块手帕上都绣着不同的中秋场景;剪纸套装由张奶奶负责,包含全景图和迷你纹样各一套;桂花点心和酒由吴叔制作,点心分为桂花酥、桂花月饼、桂花糕三种;迷你摆件则由孙爷爷和王师傅合作,孙爷爷绣摆件的主体图案,王师傅做景泰蓝底座,上海文创园负责组装。
王师傅离开梧桐巷的那天,苏晚把准备好的桂花干和糯米粉交给了他:“您带回去试试做桂花糕,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们联系。另外,十月中旬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我们会提前两天到北京,跟您一起准备体验课的材料。”王师傅接过东西,笑着说:“放心吧!我回去就安排徒弟们准备景泰蓝体验材料,到时候让学生们既能学刺绣、剪纸,又能体验掐丝,感受三地非遗的魅力。”
九月下旬,杭州旅行社的“江南非遗联游·中秋体验日”如期而至。50位游客背着轻便的背包,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梧桐巷,刚到忆槐亭就被满亭的桂香和手作氛围吸引——孙爷爷的刺绣班正在上课,学员们的绸缎上都绣着不同阶段的桂花;张奶奶坐在石桌旁,教几位游客剪中秋主题的剪纸;吴叔则在旁边摆了个小摊子,给大家递桂花酒和桂花酥,甜香混着酒香飘得满巷都是。
“这桂花酒太好喝了!比我在家酿的更甜润!”一位来自上海的阿姨尝了一口酒,立刻跟吴叔打听做法,“我女儿下个月要结婚,想给亲戚们送点手工酒,您能不能教教我?”吴叔笑着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详细的配方:“桂花要选刚开的,洗干净后晾干,跟糯米一起蒸,加冰糖的时候要分三次加,这样酿出来的酒才甜而不腻。您要是方便,下次可以带女儿来梧桐巷,我现场教她做。”
林晓带着工作室的学生来体验那天,梧桐巷更是热闹。30个穿着白色T恤的年轻人围在孙爷爷和张奶奶身边,认真学习桂花刺绣香囊和剪纸。林晓拿着自己绣好的香囊,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香囊上的桂花,每一针都要对齐,这样绣出来才好看。咱们把香囊带回家,既能当装饰品,又能闻到桂香,比买的礼物有意义多了。”
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姑娘举着自己绣好的香囊,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个香囊送给妈妈,她最喜欢桂花了!下次我还要来,学做孙爷爷的‘桂巷京韵’刺绣,带回家挂在客厅里。”旁边的男生则拿着剪好的全景剪纸,笑着说:“我要把这张剪纸贴在中秋礼盒上,送给北京的爷爷,让他看看梧桐巷和上海的风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