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赵明远的电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李凌霄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但很快便恢复了古井无波。资本的青睐是认可,也是诱惑,更是考验。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过早引入外部资本,尤其是在自身根基未稳、估值体系尚未建立之时,无异于引狼入室,将好不容易掌握的主动权拱手让人。
他的拒绝干脆利落,却并未让外界的声音平息。相反,“初见”拒绝知名风投的消息,不知通过何种渠道,竟在小范围的商圈和校园里悄然流传开来。
“听说了吗?‘初见’那个李凌霄,连‘创投圈’的钱都看不上!”
“真的假的?这么狂?他哪来的底气?”
“人家生意火爆啊,日进斗金,估计是不想被人分杯羹吧。”
“年轻人,还是太气盛,不懂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
议论声中,有惊讶,有不解,也有隐隐的嫉妒和等着看笑话的。李凌霄对此一概不予理会,他深知,言语是世界上最无力的东西,唯有实打实的业绩和不断垒高的壁垒,才是最好的回应。
他的重心,完全沉浸在小程序的最后打磨、第二家分店的选址评估,以及团队内部的深化建设上。
孙浩团队效率很高,根据李凌霄的反馈优化了UI和交互后,小程序的测试版已经基本成型。李凌霄亲自参与了数次内部测试,模拟各种用户操作场景,抠细节,找bug,其严谨程度和对产品逻辑的理解,让孙浩这个技术控都暗自佩服。
“李老板,你确定你没干过产品经理?”一次测试结束后,孙浩忍不住再次问道。
李凌霄只是笑了笑,将一份记录着十几处细微调整建议的文档发给他:“尽快修复,我们要争取一周后灰度上线。”
与此同时,关于金鼎大厦铺位的调查也有了更深入的结果。张浩通过林清雅表哥的关系,拿到了更详细的租赁条款和大厦内部客流数据分析。位置确实顶级,但租金高昂,管理费也不菲,对目前的“初见”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李凌霄没有立刻下决定,他让张浩同时物色其他几个备选地址,进行综合比对。他需要计算最精准的投入产出比,确保每一步扩张都稳扎稳打。
这天下午,李凌霄抽空对王薇、刘倩和赵刚进行了一次小考核,内容是关于标准作业程序(SOP)的熟悉程度和突发情况应对。王薇和刘倩对流程对答如流,赵刚则在设备紧急故障处理上有些含糊。
李凌霄没有批评,而是亲自演示了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快速判断、隔离问题并启用备用方案。他的讲解清晰透彻,操作熟练精准,让赵刚心悦诚服,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
“我们是一个团队,”考核结束后,李凌霄看着三人,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每个人的成长,都关系到‘初见’能走多远。我不怕你们出错,就怕你们不去想、不去学。以后,每周我们抽半小时,做一次这样的分享和演练。”
三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被重视和期待的干劲。他们能感觉到,跟着李凌霄,不仅仅是在打工,更像是在参与一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事业。
处理完店内事务,李凌霄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一家安静咖啡馆,点了杯最普通的黑咖啡。他需要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来思考更长远的问题。
笔记本摊开,上面不再是“初见”的运营细节,而是那四家空壳公司的名字:天夜娱乐、天云医药、星辰科技、星云网络。
指尖轻轻敲击着“星云网络”。小程序的开发,让他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这或许是目前最容易切入,也最能与“初见”产生协同效应的方向。但具体做什么?做一个独立的APP?意义何在?投入巨大,成功率渺茫。
他的思维在浩瀚的知识库中穿梭,捕捉着未来几年的技术趋势和用户习惯变迁。忽然,一个在后世司空见惯,但在当前这个智能机初步普及、3G网络尚在建设、4G曙光初现的年代,还略显雏形的概念浮现在他脑海——SCRM(社交客户关系管理),尤其是基于微信生态的、轻量级的、赋能线下实体门店的客户管理与营销工具。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管理软件,要么功能臃肿,要么价格昂贵,要么操作复杂,对“初见”这样的小微实体店并不友好。而他自己在开发小程序过程中,也深感需要一个更灵活、更智能的后台来管理会员、分析消费数据、精准推送营销信息。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为什么不自研一套适合“初见”乃至未来更多连锁门店使用的、基于云端的轻量级SCRM系统?以“初见”为试验田,打磨成熟后,甚至可以向外输出,成为“星云网络”的第一款产品?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微微加速。这不再是简单的开店卖货,而是触及到了产业互联网的层面,技术壁垒更高,想象空间也更大。当然,难度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