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浪潮音乐节”的成功余温尚未散去,“天夜娱乐”和林清雅个人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演出视频在网络上的持续发酵,为她带来了数家小型音乐节、Livehouse的演出邀请,甚至有两个本土品牌的商业推广合作也进入了洽谈阶段。
李凌霄趁热打铁,通过猎头,为“天夜娱乐”物色了一位拥有多年艺人经纪经验、人脉资源丰富的职业经理人——陈曼。陈曼四十岁左右,干练精明,对独立音乐市场有着独到的眼光。她的加入,意味着“天夜娱乐”开始脱离李凌霄和张浩的兼职管理,向着专业化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
林清雅这步闲棋,已然盘活。
而李凌霄自己的重心,则完全聚焦在了他选定的下一个目标——“星辰科技”上。
茶饮生意的红火,让他拥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和一支初具战斗力的团队。但李凌霄深知,饮品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长远来看,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星辰科技”,就是他构建这堵高墙的第一块砖。
他的切入点,并非那些遥不可及的芯片或人工智能,而是源自“初见”自身运营中一个真切的需求痛点——仓储管理与物流配送的智能化。
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原料种类日益繁杂,尽管有“初云”系统进行数据记录和预警,但实际的仓库管理、分拣、配送环节,仍高度依赖人工,效率有提升空间,且存在出错风险。尤其是在应对中骏店这种超大体量门店的每日配送时,压力尤为明显。
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和简单算法优化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雏形,开始在李凌霄脑中逐渐清晰。
他再次找到了孙浩团队。此时,孙浩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云”系统的加固和“启明”版的初步开发,团队技术和默契度都今非昔比。
当李凌霄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内部代号“星枢”)的概念和初步需求文档摆在孙浩面前时,孙浩再次被震撼了。
“李老板……你这思路……太超前了!”孙浩推了推眼镜,语气激动,“用RFID标签标记所有原料箱,通过固定读写器和手持终端实时盘点;利用简单的路径算法优化分拣顺序和配送路线;甚至还想用图像识别辅助验收……这要是做成了,绝对能大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上实现难度大吗?”李凌霄直接问核心问题。
孙浩沉吟片刻:“RFID技术和基础的路径算法都比较成熟,图像识别稍微复杂点,但如果我们只针对几种核心原料做简单的品类识别和数量统计,用现有的开源框架也能实现。难点在于硬件集成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毕竟要在线下复杂环境中长时间运行。”
“硬件可以采购和定制,稳定性需要反复测试。”李凌霄拍板,“这个项目,立项!你抽调核心人手,成立‘星枢’项目组,我亲自担任产品经理。预算单列,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张浩对接。”
“明白!”孙浩兴奋地应下,能参与到这种软硬件结合的前沿项目,对他的团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星枢”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星辰科技”不再是一个空壳,而是有了第一个实实在在的研发方向。
李凌霄几乎将一半的时间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他凭借脑中超越时代的理念和对“初见”实际运营细节的深刻理解,主导着“星枢”系统的产品设计。从RFID标签的选型、读写器的部署位置,到分拣算法逻辑、手持终端APP的交互界面,他都提出了极其具体和专业的要求,让孙浩团队叹为观止。
张浩则负责项目的后勤保障和资源协调,联系硬件供应商,租赁临时仓库作为测试场地,忙得不可开交。
就在“星枢”项目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初见”的日常运营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大学城店开业一周年店庆。
王薇和刘倩精心策划了系列庆祝活动:会员专享折扣、限定款周边发售、甚至邀请了几位在“初见”相识相恋的情侣回来分享故事,氛围温馨而热烈。店庆当天,大学城店单日营业额再创新高,证明了其深厚的顾客基础和品牌活力。
也正是在这次店庆活动中,李凌霄注意到了一个新的现象。不少老顾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店庆活动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初见”陪伴他们度过了大学最后一年或初入社会的时光,赋予了品牌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
这让李凌霄若有所思。品牌,不仅仅关乎产品和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身份的认同。“初见”似乎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部分顾客青春记忆中的一个符号。
这天晚上,李凌霄难得没有加班,约了林清雅在江边散步。江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
“听说你的‘星辰科技’开始启动了?”林清雅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发丝,轻声问道。她最近气色很好,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