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尘骑着三轮摩托车离开觉醒版块地界后,便一头扎进了相对平坦宽阔的国道。
国道到底是国道,虽然路面依旧有些修补的痕迹,坑洼在所难免,但比起乡道和县道那能把人五脏六腑都颠挪位的窘况,已是天壤之别。
这个年代的国道,远没有后世车水马龙的喧嚣,视线所及,颇为空旷。
往来穿梭的,多是些喷着黑烟的农用三轮车和拖拉机,车斗里堆着化肥、粮食或是笼养的鸡鸭。
偶尔,会有一辆墨绿色、方头方脑的解放CA141卡车,拖着沉重的挂厢,沉稳地驶过。
看到这熟悉又陌生的经典车型,李尘恍惚了一下,仿佛有一瞬间的时空错位感,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李尘有种分不清现实还是梦里。
不过,国道的路好走不好走,对李尘没什么影响,谁叫自己拥有外挂在身,即使再难走的路依然如履平地。
他轻易地将几辆在这个年代看来已算“豪华”的桑塔纳或夏利甩在身后时,留给对方一个绝尘而去的背影。
面对这辆摩托车的“豪横”表现,被超车的司机们大多只是探出头,望着那迅速缩小的尾灯,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咂咂嘴,嘟囔几句,
“这小伙子不要命了?”
“啥摩托车能跑这么快?”
但最终也只剩下无奈的感叹。
追?怕是连尾气都吃不上。
李尘心里清楚,一旦离开了“觉醒版块”覆盖范围,自己所依赖的外挂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就如现在,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可靠的办法又回到了这个年代最原始的方式,靠嘴问路。
好在,李尘这张融合了年轻朝气与不符合年龄沉稳的脸庞,以及自身那魁梧健壮的体格,成了很好的问路符。
尤其是在路过一些小集镇或路口时,只需停下车,客气地询问,总能得到回应。
不少大胆的年轻姑娘,会偷偷用好奇而羞涩的目光打量李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李尘甚至能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热度,不由的暗自莞尔,心想这要是放在十几年以后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己这样贸然问路,说不定真会被一群热情的姑娘围住,索要个“大哥大”号码或者传呼机号什么的。
还好,这是相对含蓄的九十年代。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问,李尘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君杉市最大的农贸市场。
还未真正进入市场,一股混杂着泥土腥气、蔬菜清香,牲畜臊味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人声鼎沸,车马喧哗,跟赶集似的。
真特码的热闹啊,到处都是穿着朴素的老百姓。
李尘推着摩托车,好不容易在市场外围找了个空位停好,锁上车,深吸了一口气,走进了人群里。
一踏入市场内部,李尘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市场规模之大,货物之丰盛,超出了他的预期。
放眼望去,一排排水泥台子上,或是直接铺在地上的塑料布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产品。
但李尘的目标明确,目光快速掠过这些,直接投向粮食交易区。
家里存粮已经见底,前段时间他骑着摩托跑遍了附近几个村子,磨破了嘴皮子,也才零零散散收上来一千多斤粮食,对于家里的那些牲口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而眼前,这片专门交易粮食的区域,到处都是用麻袋垒砌的小山,上面插着牌子,写着“新米”、“陈谷”、“玉米”、“小麦”等字样,还有不少显然是附近农民拿来出售的“余粮”。
李尘心中一阵激动,这才是他急需的!
虽然市场价格比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要稍贵一些,但胜在量大、集中,节省了无数奔波的时间成本。
对于目前急需打开局面的李尘来说,时间比金钱更宝贵,这个价格,完全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李尘不动声色地在一个个粮摊前踱步,观察着粮食的成色,也观察着摊主。
最终,他停在了一个规模较大、麻袋堆放整齐、老板看起来颇为精明的摊位前。
这老板约莫四十多岁,穿着件半旧的的确良衬衫,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商人的活络。
“老板,玉米啥价?米糠呢?”李尘开口问道,声音平静。
老板正在扒拉着算盘,闻声抬头,看到李尘虽然年轻,但气度沉稳,不像是一般来零买的主顾,便热情地报了个价,然后试探着问:“小兄弟,要多少?量大的话,价格好商量。”
李尘点了点头:“玉米先要两万斤,米糠……”他顿了顿,扫了一眼摊位上堆放的米糠,“你这里有多少?”
老板一听这数量,眼睛顿时更亮了,脸上笑容更盛:“哎呦!大主顾!玉米两万斤没问题,仓库就有现成的!米糠……我看看,店里库存加上后面仓库的,估摸着得有五万斤出头。”
“行,米糠我全要了。”李尘干脆利落地说道。
“全……全要了?”老板吃了一惊,重新打量了一下李尘,随即恍然大悟似的,脸上堆起更热情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