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周雨涵竟在隔壁的糖烟酒柜台撞见了陈国栋。她心里立刻明白——这是陈家旺把儿子安排进供销社了。
见周雨涵从柜台前经过,陈国栋先开了口:“周会计,您好!”那时候,人们总习惯把营业员称作“会计”。
周雨涵故作刚认出的模样,问道:“哦,你是陈主任家的公子吧?”
“是呢!”陈国栋笑着应道,“我记得上次我跟我爹去你柜台买红纸写字,还是您接待的我们,您忘了?”
“哦,想起来了!”周雨涵顺着话头接话,“你也来这儿上班了?”
“嗯,我爹帮我安排进来的。”陈国栋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几分难掩的自豪。
“那祝贺你。”周雨涵敷衍道。
“周会计,我刚到这儿啥都不懂,以后能常去你那边学学吗?”陈国栋又问。
“可以的。”
回到自己柜台,张姐立刻凑了过来:“雨涵,你看到没?糖烟酒柜那边来了陈主任的儿子。”
“看到了。”周雨涵应了一声。
张姐忍不住感叹:“说到底还是有权有势好,就算是农村户口也能安排进来。”
“啥?他是农村户口?”周雨涵有些意外。
“是啊。”张姐解释道,“陈主任虽是大干部,但他爱人是农村户口,所以一家子除了他自己,全是农村户口。”
周雨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压根没料到陈国栋竟是农村户口——这么一来,两人的差距瞬间拉大了。
她是城镇户口的正式职工,吃的是皇粮;而陈国栋就算进了供销社,撑死了也只是个计划内临时工,工作压根谈不上稳定。
想到这儿,她之前的那些盘算,又得重新掂量了。
那次屈辱事之后,周雨涵没把陈国栋的户口因素考虑在内,只觉得嫁给陈家儿子,就算是报复、是补偿,心里能踏实些;若是嫁了别人,她反倒过意不去。
可她当时只听说陈家旺能把儿子弄进供销社,压根没考虑户口这层隐情。如今真相摆在眼前,她的心瞬间乱成了一团麻。
更急人的是,她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眼瞅着要入春夏,衣服越穿越薄,肚子一显形,那点秘密就彻底瞒不住了。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敲定婚事,可越是着急,越觉得手足无措。
“都怪陈家旺这个畜生!”她在心里恨得牙痒——若不是他,自己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从前的她活泼开朗,如今却整日愁眉不展,被这事缠得进退两难,连死的念头都有过。可转念一想,自己是家里的独苗,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父母该怎么活?轻生的念头只能压下去,可出路在哪,她一点头绪都没有。
在杨集,她算是举目无亲。父母远在县城,能指望的人一个没有;曾经以为能交心的陈青,同是县城来的,如今看来竟是披着人皮的狼——正是她的参与,才毁了自己的清白。这份耻辱,她实在没脸对人言说。
同门市的张大姐人虽好,可这种藏在心底的隐私、这种揭不开的伤疤,周雨涵怎么甘心轻易袒露给别人看?满心的苦闷无处宣泄,她只能整日埋着头暗自盘算,却始终想不出一条能解脱的路子。
其实周雨涵对陈国栋的印象不算坏,对他的户口也没那么纠结。
真正让她辗转难眠的,是爹娘和县城亲友们的眼光。你想啊,她一个县城里的漂亮姑娘,端着“吃皇粮”的铁饭碗,要是不明不白嫁给一个农村户口的小伙子,旁人背地里能不议论?肯定会猜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才委屈自己“下嫁”。
这些念头像根越缠越紧的绳子,勒得她喘不过气,晚上躺在床上,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想来想去,她觉得只能找母亲开口。
母亲虽然观念传统,却最疼她、最能体谅她;父亲毕竟是男同志,这种羞于启齿的事,她实在没法跟他说。
事到如今,也只有向亲娘求助了——这本来就不全是她的错,要说错,也是错在自己太单纯,轻易信错了人。
怀着这样的心思,第二天一早,周雨涵就请了假,急匆匆回了家。
中午到家时,当老师的父母还没放学。周雨涵把饭菜做好,便趴在桌上出神地望着窗外。
没过多久,父母骑着一辆自行车,有说有笑地回了家。见女儿这时候突然回来,夫妻俩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雨涵,不年不节的,你咋这时候回来了?”母亲先开了口,“你不是刚上班没多久吗?春节才歇了两天假,怎么又回来了?”
“我……我回来拿几本书,想带回去看看。”周雨涵慌忙撒了个谎。
“哦,这就对了,你们年轻人就该多看书。”父亲和蔼地笑了,母亲也跟着夸道:“饭都做好了,我闺女真懂事。”
一家三口坐下吃饭,父母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着学校里的新鲜事,丝毫没留意到女儿眼底藏不住的忧虑。
饭后,周雨涵攥紧衣角,鼓足全身勇气对母亲说:“娘,我想跟你说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