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暖阁内,烛火通明,将刘协年轻而坚毅的面庞映照得格外清晰。他环视着被紧急召来的郭嘉、贾诩、鲁肃,以及侍立一旁学习的诸葛亮与庞统,沉声开口,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诸卿,北疆之事渐趋平稳,并、凉二州大局已定,黑山、公孙亦已归心。然天下未安,朕之目光,当须南顾。”他的手指向悬挂的巨幅疆域图,重点落在了荆州那片广袤的区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而其主刘景升,坐守江汉,保境安民,然其地丰腴,其民殷富,更兼水军之利,若能使其真心归附朝廷,则朕如虎添翼,南平袁术,东慑孙策,西抚刘焉,皆可事半功倍。今日召诸卿前来,便是要议一议,如何能不费刀兵,或少动干戈,将这荆州之地,平稳纳入朝廷治下。”
刘协将他对刘表其人的分析、荆州内部蒯、蔡两大士族的诉求与特性,以及当前面临的袁术、孙策等外部压力,简明扼要地向众人阐述了一遍。
郭嘉狭长的眼眸中精光闪动,待刘协言毕,他略一沉吟,便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贯的从容与洞察:“陛下深谋远虑,嘉钦佩。荆州之事,确宜以‘抚’为主,以‘慑’为辅。刘表本人,名士风范,重朝廷法统,若能彰显陛下天威与朝廷诚意,使其继续安稳治理荆州,其归顺阻力不大。关键在于如何化解内部潜在阻力,并逐步加强朝廷对荆州的影响力。”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提出方略:“首先,朝廷需下一道明旨,大力表彰刘表镇守荆州、保境安民之功,重申其荆州牧的合法地位,并加以赏赐,安其心,定其位。此乃怀柔之基。”
“其次,”郭嘉继续道,“针对荆州文武,需区别对待,分而化之。对于蔡瑁、张允、文聘、黄祖等掌军之将,可明升其官,如授黄祖为江夏镇守使,令其名正言顺镇守江夏,对抗袁术;擢升文聘、蔡瑁等人官职,赐以爵禄,使其感念皇恩。然此仅为第一步。”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关键在于蒯良、蒯越兄弟。此二人乃刘表智囊,在荆州士林中声望极高,且善于审时度势。陛下可征召二人入朝,授予光禄大夫、议郎等清要显职。此乃阳谋,彼等高升入朝,看似荣耀,实则使其远离荆州权力核心,既可削弱,又能使蒯家与朝廷绑定更深,彼等为家族计,亦难拒绝。此二人一旦离荆,刘表如失一臂,且荆襄士族风向必将随之转变。”
鲁肃闻言点头,补充道:“奉孝先生此计大善。此外,在财权上亦可着手。可令刘表将荆州赋税按定制上缴朝廷国库,再由朝廷根据其军政所需,统一拨付粮饷。看似流程繁琐,未增其负担,实则将荆州军队的命脉——粮草,控于朝廷之手。长此以往,朝廷对荆州军队的控制力自然潜移默化,得以加强。”
郭嘉微微颔首,声音平缓却切中要害:“抚慰、分化、控饷,此三策若行,荆州大半可定。为防万一,亦需在荆州楔入一颗属于朝廷的‘钉子’。需派遣一员上将,前往荆州,名义上协助防务,实则另立一军,如此,朝廷在荆州便有了一支可直接掌控的武力,可应对突发变故,亦可震慑宵小。”
“确需一员上将!”刘协表示赞同,但随即眉头微蹙,“然则,派谁前往?如今朝廷四面用兵,诸将各司其职,并州吕布、凉州黄忠、马超、赵云,幽州高顺、徐荣,兖州关羽、曹操、张辽,皆身负重任,难以轻动。”
他沉吟片刻,目光在疆域图上扫过,最终定格在徐州南部和荆州:“目前可调动之水军将领,唯甘宁一人。徐州北面有太史慈协助孔融抵抗袁谭,南面广陵郡虽由甘宁奋力抵御袁术,然荆州江汉之地,才是水军用武之舞台,亦是甘宁这等豪杰扬名立万之所。将其调往荆州,更能发挥其长才。”
思路既通,刘协决断立下:“至于广陵防务,司隶如今已稳如铁桶,于禁将军可以调动。传朕旨意,擢于禁为广陵镇守使,即刻前往广陵接替甘宁,其任务非是进取,而是务必坚守,将袁术军牢牢挡在广陵之外,确保徐州南大门无虞!”
“至于甘宁,”刘协目光炯炯,“朕意已决,任命其为长沙镇守使!长沙郡南接桂阳、零陵,东临豫章,将来必为抵抗孙策北上之前沿,非大将不能镇守。刘表之从子刘磐,目前在长沙统率两万部曲,若能顺势接手此军,则甘宁立时可拥一支可观兵力,迅速打开局面。”
就在这时,一直静听思索的庞统,忽然出列,对着刘协深深一揖,清朗的声音中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与恳切:“陛下!统愿往荆州,助甘将军一臂之力!”
众人目光皆聚焦于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身上。庞统继续道:“统家族庞氏,在荆州襄阳亦有些许名望。统叔父庞德公,虽志在隐逸,传承学问,识人育人,多次婉拒刘表征辟,然其心怀天下,明辨是非。若由统陪同叔父返回荆州,凭借家族声望与叔父清名,或可联络士林,宣扬陛下仁德与朝廷威仪,助甘将军稳定长沙,抚平荆南诸郡。统虽年幼,蒙陛下不弃,随侍聆听军国大事,日夜揣摩,愿以此身,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