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端着水壶从A厅门口回来,脚步不急不缓,脸上那点笑意像是刚泡开的茶,温而不烫。他把壶搁在茶水间架子上,顺手擦了擦壶底水渍,仿佛刚才递茶的动作只是日常打了个招呼,压根没听见王总助手在电话里说的那些话。
回到工位时,电脑屏幕还亮着,停留在“迎”字开头的空白文档上。他坐下来,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关掉页面,转而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标题是“观察日志”。
大番薯探头:“你真打算就这么算了?他们可是一进门就摆谱。”
“谁说算了?”老夫子点开一段录音回放,“我只是不喜欢在别人喘气的时候抢话。”
音频里,王总助手的声音清晰传来:“……名单我已经传过去了,你说的那个‘关系户’记得给我压下去。”紧接着是一段邮件发送成功的系统提示音。
老夫子把这段录音拖进分析模块,同时调出金手指后台,启动深度扫描。三分钟后,系统反馈:该邮件内容包含候选人评估标准初稿,已通过伪装IP外传至第三方邮箱,数据包特征与昨日匿名邮件一致。
“同一个后门用了两次。”他轻声说,“看来他们觉得这地方没人懂网线怎么接。”
秦先生这时候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打印纸:“前台说王总他们走了,老赵送出去的。你要的通话记录我搞到了一部分,但完整资料得走审批流程。”
“不急。”老夫子摇头,“先查这个人。”他把屏幕转向秦先生,上面是一份简历摘要,姓名栏写着“林远”,职位申请——市场部总监。
“这名字听着像电视剧主角。”大番薯凑过来,“有没有照片?帅不帅?”
“有。”老夫子切到附件,一张证件照弹出来,男人西装革履,笑容标准得像是复印店免费送的模板。
“长得挺正派。”大番薯点头,“一看就不像会造假的人。”
“问题就在这儿。”老夫子调出项目履历表,“他说自己主导过两家企业的品牌升级,客户反馈评分都在9.5以上。可我查了合作方公开资料,项目负责人叫‘李哲’,不是他。”
秦先生皱眉:“可能是团队成员?”
“第二个项目更巧。”老夫子滑动鼠标,“他在报告里写,三个月内把某产品市场份额从8%拉到23%。可那段时间,那家公司正在被行业监管调查,所有推广活动暂停。”
办公室安静了一瞬。
大番薯眨眨眼:“所以他吹牛了?”
“不是吹牛。”老夫子纠正,“是编故事。而且编得不够仔细,忘了查新闻。”
秦先生摸着下巴:“这种履历要是进了评审会,被人当场揭穿,推荐人也得丢脸。”
“所以老赵才这么积极带人进来。”老夫子冷笑,“他要的不是能干的人,是要个看起来能干的壳。”
大番薯一拍桌子:“那我们赶紧举报啊!让他当场社死!”
“不行。”老夫子按住他手,“我们现在动手,只会显得像在报复。得等证据链闭合,让他们自己跳进坑里。”
“那你打算怎么办?”秦先生问。
“分三步。”老夫子打开内部通讯系统,新建群组,命名为“项目M”,仅限三人可见,“第一,我把这些疑点整理成备忘录,标记出可能触碰行业红线的部分;第二,你去行业协会,以联络员身份申请调阅近期违规通报,重点查王总公司有没有低价倾销、数据垄断这类前科;第三,大番薯——”
“到!”大番薯挺直腰板。
“你负责把这些纸质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好,别贴标签,别画重点,就当是档案室临时借调。”
大番薯脸垮了:“啊?我就干这个?”
“你以为这是打杂?”老夫子瞥他一眼,“信息归档是最容易藏线索的活。你要是能在一堆日期里发现哪个项目汇报时间和公司停牌期撞上了,功劳比谁都大。”
大番薯立刻低头翻文件:“我现在就开始!保证一个标点都不放过!”
秦先生笑了笑:“你还真是会用人。”
“不是我会用。”老夫子敲着键盘,“是他们自己愿意拼。”
屏幕上,备忘录已经成型:
> 候选人林远履历疑点汇总:
>
> 1. 所述主导项目实际负责人姓名不符,存在冒名顶替嫌疑;
>
> 2. 关键业绩增长时段与企业公开运营状态冲突;
>
> 3. 客户评价来源无法追溯,无第三方佐证;
>
> 4. 涉及市场份额变动数据未申报行业备案,可能存在虚假宣传风险。
他勾选了最后一条,在旁边加了个星号。
“这条最致命。”他对秦先生说,“如果能证明他原公司有过类似行为,就能牵出系统性造假。”
“我去试试。”秦先生拿起包,“不过协会那边不一定配合,得找个由头。”
“就说我们在做年度合规自查。”老夫子递过一张打印好的申请单,“盖了章的,流程合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