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楼703实验室的初次旁听,如同在步高峰面前揭开了一角神秘的面纱,让他窥见了一个远超常规认知的、充斥着各种未知能量波动的宇宙图景。那种与“气”之能量截然不同的、沉寂如深渊的“背景噪音”,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也为他未来的道路指明了潜在的方向——在掌控物质之风后,或许还有更加浩瀚的无形之域等待探索。
然而,路需一步步走。眼下,他连“气”之能量的完全掌控都尚未达成,丹田内的气核虽已稳固,但距离系统描述中“内压期”大成,能够支撑“御空”、“气甲”、“空爆拳”等能力自如施展的境界,还相去甚远。尤其是在尝试将气核进一步压缩、凝实,以期提升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时,他屡屡感到力不从心,进展缓慢。
大学的生活依旧在继续。课程逐渐加深,《高等数学》的微积分与场论开始结合,《星际物质概论》涉及到了更多奇特的宇宙天体与辐射机制,《编程导论》则要求他们开始编写简单的能量场模拟程序。步高峰凭借着前世的基础和强化后的思维能力,应付起来还算游刃有余,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列,但并未刻意追求顶尖,保持着一个“优秀学生”应有的低调。
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是他稳定获取积分的主要来源。随着对图书馆分类体系的熟悉,他工作的效率有所提升,日均积分收入稳定在4点左右。同时,他也开始有选择地参与一些校内的其他公益活动,比如协助维持大型讲座的秩序、参与校园环保日的清扫等,虽然单次积分不多,但胜在安全稳妥。他的道德积分缓慢而坚定地积累着,向着下一个目标——1000点,开启“基础物资兑换”功能——稳步迈进。
课余时间,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对气核的进一步凝练上。他反复研读那几本古祖星哲学着作,尤其是《养生导引术考据》中关于“气沉丹田”、“凝神聚气”的模糊描述,结合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压力、密度、能量态的概念,不断尝试各种方法。
他试过用意念强行压缩气核,结果导致气核剧烈震荡,差点溃散,吓得他赶紧停止,调息了半日才恢复。
他试过观想气核如同恒星般向内坍缩,却因精神力消耗过大而头晕目眩,效果甚微。
他甚至还冒险在深夜前往僻静的校园角落,尝试引动外界更多的空气能量注入气核,以期“量变引起质变”,却发现外界能量斑驳不纯,纳入体内后反而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去提纯炼化,效率低下,且容易引入杂质,风险大于收益。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步高峰深刻体会到了在没有明确功法指引下,自行摸索的艰难。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个极其复杂的精密仪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他的《能量初探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大量的失败记录、原因分析以及后续调整方案。
“看来,闭门造车效率太低,而且风险不可控。”步高峰合上笔记,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他想到了系统推演功能。如果能推演出一条相对安全、高效的凝核路径,无疑能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能规避未知风险。
然而,推演未来半天的修炼路径安全性,就需要消耗1000积分!这对他目前不足300的积分储备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积分…还是积分!”步高峰叹了口气。开源节流,开源是根本。他需要找到更高效的积分获取方式。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校园。除了常规的志愿服务,是否还有其他符合“道德规范”且收益更高的途径?他想到了“新风能兴趣小组”的楚风,以及林雪所在的“异常能量波动”研究小组。如果他能以“理论顾问”或“数据辅助”的形式参与进去,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按照系统的评判标准,或许能获得不菲的积分奖励。但这需要契机,也需要他展现出相应的价值,不能操之过急。
就在步高峰为积分和凝核问题困扰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降临。
这天是周末,步高峰照例在图书馆整理期刊。当他将一批新到的《应用能量工程》期刊归架时,气感敏锐地捕捉到不远处阅览区传来一阵压抑的争执声。
声音来自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旧式西装的老教授和一名图书馆管理员。老教授情绪有些激动,指着面前一台老旧的文献检索终端,声音带着不满:“……这台机器又卡死了!里面保存了我刚刚录入的、尚未云端同步的珍贵手稿注释!你们这设备维护是怎么做的?这些资料如果丢失,损失太大了!”
管理员是个年轻姑娘,面对老教授的责问,显得有些委屈和无措:“赵教授,您别急,这台终端型号太老了,系统经常出问题,技术部已经报修多次了……我、我马上再联系他们……”
步高峰认得这位赵教授,是历史学院一位研究古祖星科技史的知名学者,以治学严谨、脾气有些固执着称。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帮助教授解决技术难题,挽回学术损失,这绝对符合“扶危济困”和“维护知识”的道德准则,积分奖励应该不会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