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密信南飞
晨雾如纱,笼罩着刚经历战火的山村。邓枫站在临时指挥所前,望着士兵们押送俘虏、清点缴获的忙碌景象。先锋营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新添的弹孔如同勋章。
“营长,战利品清册。”军需官递上清单,目光崇敬。
邓枫快速浏览,在“德制望远镜三具”处停顿:“这批望远镜分给各连侦察班。”他声音平静,却在清单末尾轻轻划了个不起眼的十字——这是告知交通员,有情报需要传递的暗号。
罗友胜大步走来,军靴沾满泥泞:“云帆兄,师部传令嘉奖,称我部为北伐先锋之楷模。”他笑着压低声音,“听说总司令都要亲自给你授勋了。”
邓枫淡然一笑,将清单折好塞进口袋:“将士用命,非我一人之功。”他望向正在收殓阵亡将士的士兵们,眼神微暗,“阵亡弟兄的抚恤,务必亲自送到家属手中。”
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传递情报的掩护。阵亡将士的遗物中,总有一两封“家书”会辗转送到特定地点。
午时,部队开拔。邓枫骑马行在队伍前列,心思却已飞到即将建立的情报线上。北伐军势如破竹,但国民党内部暗流汹涌。他必须在这短暂的窗口期,织就一张可靠的秘密网络。
“停!”他突然举手,队伍应声而止。
前方山路险峻,两侧悬崖如刀削。邓枫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有埋伏。”
参谋疑惑:“侦察班刚回报说安全...”
话音未落,枪声骤起。子弹打在邓枫身前的石头上,迸出火星。
“保护营长!”罗友胜拔枪还击。
邓枫却异常冷静,迅速判断形势:“不是大股部队,是溃兵散勇。二排左翼包抄,三排右翼压制。”
他亲自带领警卫班突前,借助地形掩护精准点射。枪声在他耳中如同乐章,每个音符都指向敌人的藏身之处。柏林大学学的机械工程,此刻化作了对弹道轨迹的精确计算。
二十分钟后,战斗结束。俘虏的敌军供认,他们是孝感守军派出的阻击小队。
“营长怎么发现的埋伏?”年轻参谋心有余悸。
邓枫指着悬崖上的鸟群:“惊鸟不落,必有伏兵。”他顿了顿,“而且风中有新鲜火药味。”
众人叹服。只有邓枫知道,真正让他警觉的,是远处一闪而过的镜面反光——那是交通员发出的安全信号,意味着前方可以接收情报。
傍晚,部队抵达预定驻地。邓枫照例巡视防务,最后来到医疗队所在的祠堂。
“营长!”军医迎上来,“药品快用完了,特别是消炎粉。”
邓枫点头:“我写条子,你去后勤处领。”他自然地走到药柜前,看似检查药品,实则将铜钱护身符滑进柜子缝隙。
那里早已等着另一枚相同的铜钱。两枚铜钱相遇时,情报已完成交接。
回到指挥部,邓枫开始撰写战报。毛笔在宣纸上行走,写下给上级的捷报;同时,另一支蘸着特制药水的笔,在《曾文正公家书》的夹页里记录着更重要的信息:
“右派活动加剧,清党之声日盛。军中已现黑名单,宜早作准备。”
窗外传来士兵的歌声,是北伐军中最流行的《国民革命歌》。歌声嘹亮,却掩不住即将到来的风暴。
邓枫想起昨日在师部听到的密谈,几个右派军官公然议论“清共”。他当时不得不附和几句,每字每句都如刀割喉。
“云帆兄还在忙?”陈明仁推门进来,手里提着酒瓶,“喝一杯庆功?”
邓枫从容合上家书,笑道:“你总是能找到好酒。”
两人对饮时,邓枫注意到陈明仁欲言又止。
“听说...上面要对共产党动手了。”陈明仁压低声音,“你那些左派朋友,该断就断。”
邓枫举杯的手稳如磐石:“革命尚未成功,何分彼此?”
他笑着将话题引向战术讨论,心中却警铃大作。连陈明仁这样的中间派都听到风声,说明清党已迫在眉睫。
深夜,邓枫再次检查铜钱护身符。新收到的指令很简单:“静默,保全。”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斗七星。启明,黎明前最亮的星,也最孤独。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颗星。在这片沉睡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启明在闪烁,只是彼此不得相见。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夜巡的骑兵。邓枫披衣出门,亲自查哨。在营区西南角的哨位,他停留片刻,将折成方块的密信塞进哨兵递来的烟盒。
整个过程不过三秒,自然如长官体恤士兵。
回到帐中,他展开地图,开始规划明天的行军路线。铅笔在孝感周边划动,最终停在一个叫“三岔口”的小镇。
那里有个中药铺,是组织新设的交通站。
邓枫轻轻摩挲着妹妹的铜钱。邓雪如今在长沙女中读书,却不知她每次寄来的家书,都经过组织的特殊处理。那些看似家常的文字里,藏着只有他能读懂的暗语。
“哥哥,保重身体。”上次家书最后写道。
邓枫对着灯火微微一笑。他会的。为了最终到来的黎明,他必须保全自己,继续在这条隐秘战线上战斗下去。
晨光熹微时,部队再次开拔。邓枫骑马经过那个哨兵,看见他正在抽烟,烟盒已经换了个位置。
密信已南飞。
而他,将继续北上。带着表面的荣耀与真实的责任,走向更复杂的棋局。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