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一辈引水人才懂的信号,代表着“前方有暗礁,请求验货通行”。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谢云亭示意阿篾端上三只白瓷碗和一壶清水。
他当众取出三份截然不同的“茶叶凭证”,缓缓放入碗中。
第一份,是云记自己的“信”字茶引,火漆印记鲜红如血。
第二份,是之前三江会仿造的劣质茶引,颜色暗沉。
第三份,则是一包从黑市上高价购得的、印有赫德美标签的走私茶包。
清水注入。奇迹发生了。
云记的茶引火漆,在水中缓慢溶解,一丝丝极细的红色植物纤维清晰可见,水中晕开一抹淡淡的松香。
系统界面在谢云亭脑中同步浮现,将纤维结构、松脂成分等数据分析得一清二楚。
他早已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图表,此刻正由阿篾投影在礼堂的幕布上。
三江会的仿冒品,火漆遇水则化作一团浑浊的红色染料,刺鼻的化学气味弥漫开来。
而那包赫德美的茶叶,包装精美,但茶包的封口线上,一点微不可见的胶水在水中溶解,释出一股淡淡的腥味。
幕布上的数据显示:工业用鱼胶,含有微量甲醛。
全场哗然!
安德森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猛地站起,厉声呵斥:“一派胡言!这是污蔑!”
就在此时,评茶席上一位须发微白、一直沉默不语的印度籍评茶师,缓缓站了起来。
他是商会特聘的独立专家。
“先生,”他对着安德森摇了摇头,随即转向谢云亭,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道,“我在阿萨姆的茶园工作了二十年,负责的就是茶叶发酵。赫德美先生的茶我喝过很多,但从未见过如此精细的发酵控制。”
他指着幕布上云记茶叶的发酵曲线图,眼中满是赞叹与不可思议:“温度、湿度、时长,精确到了分钟和露珠的程度。这已经不是工艺,而是艺术。这位中国先生的茶,比我家乡最好的茶叶,更懂得‘火候’的灵魂。”
一锤定音。
最终,仲裁庭郑重宣布:云记的“信”字茶引,其独特的火漆配方与溯源体系,具备国际级的防伪标准,建议纳入国际商会华茶出口推荐名录。
消息传出,江汉关外,等候已久的市民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汉口外滩,万众欢腾!
谢云亭没有留在人群中接受赞誉。
他悄然脱身,与阿篾、小石头等人乘上一艘小舟,逆流而上,直抵赫德美茶行那紧闭的正门前。
他将认证书的复印件仔细折好,投入冰冷的黄铜信箱。
信封里,还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
“下次见面,不在街头,而在谈判桌上。”
做完这一切,他转身登船,小舟划破江水,顺流返回。
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每个人心头,连江风似乎都带着甜意。
就在这时,眼尖的小石头忽然指着上游的江面,发出一声惊呼:“老板,快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月光下的江心,正漂来一只孤零零的无主木筏。
木筏上,似乎躺着一个什么东西,被一块破旧的油布蒙着,勾勒出一个人形。
随着木筏越来越近,他们看得更清楚了。
那确实是一具尸体,不知在江上漂了多久。
一阵风吹过,掀起了油布的一角,露出了死者臃肿的腰部。
在那里,一本被江水泡得发胀的账本残页,正从他的衣襟里滑出半截,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字和洋文。
小舟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谢云亭站在船头,江风吹动他的衣衫。
他死死盯着那具随着波浪起伏的尸体和那半截账本,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夜幕。
良久,他低声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风,终于把他们的尸首吹出来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脑海中的系统界面蓝光一闪,那副代表势力格局的《心绪图谱》上,远在上海外滩区域的那一团代表着赫德美总部的猩红色光点,毫无征兆地剧烈震荡起来,边缘处甚至出现了一丝崩裂的迹象。
喜欢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