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防严密的夏国边境,对于武道高手来说形同虚设,陈猛熟门熟路地穿越边境,并未继续搭车前往宁北,而是直接徒步,朝着古宁腹地的雀市赶去。
两天后,陈猛辗转来到雀市。
这是一座没有高楼大厦、却满是市井烟火气的小城,各种鱼店和河鲜铺随处可见,还有悬挂各地招牌的饭馆,比如三江会馆、广南风味、上真美食、中州老家等等。
可见,这座小城的居民来自夏国各地,陈猛也看到东越本帮菜和亢江醋鱼的招牌,不过为了隐藏行迹,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
此时陈猛脸上佩戴的,是一张特殊的人皮面具。
本来需要一天一夜才能熏蒸定型,但桃芸下令,千手观音只好另觅蹊径,将已鞣制的人皮面具切割了一部分,又加大火力,以缩短熏蒸时间。
这张赶工出来的残缺人皮面具,效果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巧夺天工。
因面具长度只到陈猛人中的位置,整个下颌部分还是他的本来面目,但面具上半部分,不仅与陈猛肤色相同,而且浓眉阔目悬胆鼻,更匹配下巴上的络腮胡。
本来陈猛刻意留长发和络腮胡,但他的眉眼狭长清秀,与须发造型太过反差,反而会引人注意,经过这张面具的改造后,顿时变成粗犷的漠北汉子。
而且佩戴面具时,千手观音加了特制敷料,无论拧搓还是水泡,都不会损伤面具分毫,除非烈火焚烧,否则谁也看不出他戴了面具。
背包里还有飞天时留下的几十万,因此陈猛不急于赚钱,他打算先找个僻静处住下来,不耽误练武,也不与世隔绝。
辗转了几个小时,陈猛才在郊区找到一间满意的小院。
这里远离高速公路和火车站,自然也远离雀市那不大的市区,却紧邻黑松江,以往只有下江捕鱼的渔民才会住在这里。
前几年,黑松江上游开始规模化养殖松鼠鱼,大部分人都搬到新建的雀市市区,加上多年捕捞后,野生松鼠鱼越来越少,小船渔民的活计减少,空置的房屋便多了起来。
带陈猛看房的兼职中介张二牛,是这里仅存的十几户渔民之一,由于现在下江经常空手而归,不得不找了份兼职,只是他没想到,如此偏僻的所在,会有人来租房。
“这小院是附近最好的房子了!”张二牛熟练地介绍,“以前是船老板一家住在这里,这几年渔民越来越少,大老板搬去雀市后,这里一直闲置,不过每个月都有人打扫,所以小院很干净。”
张二牛刚推开门,一阵灰尘扑面而来,呛得他一阵咳嗽,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嗯,这两天风大,风大哈哈……”
陈猛微笑着地走进去,院子里虽然尘土飞扬,但能看出来,这确实是有钱人建的房子,比起周围房屋只有一米半的矮墙,小院的围墙足足高了一大截,私密性极好。
院子里还铺着青砖和方石,只要略微打扫、再洒上半盆水,小院立刻就能整洁如新。
推开正屋房门,室内同样落满了灰尘,但陈猛一眼就认出,家具用的竟都是柚木和桃心木,这可是造船的顶级材料,不用说只是临江,哪怕是泡在海中,只要上好油,这些木材几十年都不会腐烂。
张二牛看着满眼的灰尘,担心陈猛不满意,便提议道。
“那个,孟小哥,要不我再带你去看看另一座小院?”
“不用再看了,”陈猛摇摇头,取出两沓钞票拍在桌上,“就这里了!”
“旁边那个小院,也是……”张二牛这才看到那两沓明晃晃的大钞,不由得一愣,赶忙说道,“好!好!我这就写合同!”
“不必!”陈猛大手一挥,“写个收条就好,不用那么麻烦,一年后我会直接交钱!”
张二牛喜不自胜,立刻承诺待会来送一应日用品,本意无偿赠送,陈猛笑呵呵地又递来二十张大钞。
“张二哥,远亲不如近邻,以后少不了麻烦你,别嫌我多事就好!”
张二牛见状,赶忙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小到吃饭喝酒、打牌洗澡,大到娶妻生子、买房置地,似乎这些事他都能帮忙解决……
陈猛频频点头,他要的只是安稳地隐姓埋名,花点小钱就能收买张二牛,未来若真有麻烦,或许这点因果就派的上用场。
送走了张二牛,陈猛抓起小院角落的稀疏扫把,一边打扫、一边揣摩战魂,围墙很高,也不必担心别人窥探,八臂修罗和修罗本尊在他身后若隐若现。
张二牛的效率很高,傍晚时分,一辆三轮车停在小院门口,什么铺的盖的,什么脸盆牙刷,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虽然品质很朴素,但一应俱全。
二度送走张二牛,陈猛关上小院的门,在小院中央的方石上摆好凉席,径直躺了上去。
初冬时节,夜凉如冰,不用说睡在露天石板上,盖少了都容易感冒;但陈猛体质异乎常人,无需担心生病,他只是仰面看着天空,怔怔地出神。
几十米外就是黑松江,哗哗的水流声环绕着小院,陈猛仿佛置身于巨大的渔船上,而头顶夜空中的繁星点点,更像是远方渔船的灯火,为深夜赶路的异乡人,发出暗淡而温馨的微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