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圆桌周围,来自不同星空、不同形态的“星火”代表投影沉默地悬浮着,无形的压力在能量构筑的会场中弥漫。尽管只是投影,但他们各自携带的文明气息、能量特质以及那份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与警惕,都清晰可辨。
陈一一作为召集者和“守井人”传承的持有者,居于主位。她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平静地迎接着每一道审视的目光,手中罗盘散发着温润而坚定的秩序波动,如同定海神针,稳定着会场的气氛。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铁砧”的代表,一个身形魁梧、仿佛由暗色金属整体铸造而成的人形存在,他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的铿锵质感:“守井人陈一一,翠坪星之战的情报已初步验证。感谢你们的奋战与牺牲。但召集议会,意味着将我们各自残存的力量置于更明确的靶心。我们需要知道,你以及你手中的‘万象’碎片,究竟能带来什么?而非仅仅是又一个需要守护的‘摇篮’。”
话语直接,甚至有些尖锐,却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代表的心声。信任,在残酷的星海求生中,是极其奢侈的东西。
“‘万象归元鉴’并非单纯的武器或宝藏。”陈一一声音清晰,不卑不亢,“它是维持宇宙平衡的基石之一。碎片重聚,是为了修复被‘阴影’撕裂的规则,是为了关闭或稳固那扇通往‘源海’的‘门’,从根本上阻止‘主上’的终极野心——吞噬源海,化身终极之墟。”
她抬起手中的罗盘,镜灵核心与蓝色碎片的光芒温和流转。“我手中的碎片,赋予了我导航、信息处理、空间干涉乃至初步定义秩序的能力。但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集齐所有碎片,需要团结所有尚存的力量。议会的目的,并非要求诸位无条件奉献或听从号令,而是建立一个平台,共享情报,协调行动,互援互助。我们各自为战,终将被‘清道夫’逐个击破;唯有联合,才有一线生机。”
她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指核心,点明了“阴影”的真正威胁与联合的必要性。
“风眼”的代表,一团笼罩在流动气旋和细微数据流中的模糊人形发出沙沙的声音:“情报共享是关键。我们‘风眼’长期监测到,‘观测者’的活动模式在近期发生了显着变化。他们似乎……不再仅仅是‘观测’。”
“观测者?”陈一一心中一动,这是她第二次听到这个代号。
“那是一群极其古老而神秘的存在,” “晶簇”的代表,一个由多面体晶体构成、折射着迷离光彩的存在接口道,它的声音如同水晶敲击般清脆,“他们游离于诸多文明与纪元之外,记录,观察,极少干预。但根据我们‘晶簇’古老数据库的记载,每当‘观测者’活动加剧,往往预示着宇宙尺度上的重大‘变量’出现或‘节点’临近。”
“共生之环”的代表,那团微微蠕动的生物聚合体发出一种奇异的、直接作用于精神的共鸣:“环的古老记忆碎片显示,‘观测者’与‘门’的存在有着某种未知的关联。他们的异常,或许意味着‘门’的状态正在发生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变化。”
关于“观测者”的讨论,让会场的气氛更加凝重。这个神秘势力的动向,似乎比“清道夫”的直接威胁更加令人不安。
“铁砧”代表再次开口,语气稍缓:“情报价值确认。那么,行动上,我们如何协调?各自据点距离遥远,中间隔着‘清道夫’的控制区或危险星域。远程支援效率低下,大规模舰队调动更是自寻死路。”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松散联盟最大的困境在于,难以形成有效的即时力量投送。
陈一一早有准备,她看向DJ幽冥。后者会意,将一份由蓝色碎片技术优化后的方案投射到圆桌中央。
“我们提议,建立一套基于‘灵络’和特定空间信标的‘快速反应网络’。”陈一一解释道,“利用我‘守井人’的传承和‘万象’碎片的共鸣,结合诸位据点可能存在的上古遗留信标或特殊空间节点,构建数个隐秘的、小规模的短途空间跳跃通道。不需要能通过大军,只要能允许小型精锐力量或关键物资快速穿梭即可。”
这个方案需要各据点提供坐标和权限,并消耗不小的能量来维持通道稳定,但一旦建成,将极大增强联盟内部的联动性。
“此外,”陈一一补充道,目光扫过各方代表,“我们需要整合关于其他‘万象’碎片下落的情报。重聚碎片,提升我方核心力量的优先级,应与抵抗‘清道夫’进攻同等重要。”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各位代表显然在快速权衡利弊,与自身据点内的智囊进行着远程沟通。
良久,“铁砧”代表率先表态:“‘铁砧’同意加入此网络建设,并提供我方控制区内一处稳定空间节点的坐标。同时,我们曾在一处古代战场遗迹中,探测到与‘万象’碎片高度相似的能量残留,坐标可共享。”
有了带头的,其他代表也陆续表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