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渊”号悄然驶离了铁砧星域的巨型船坞,将那片钢铁锻炉与能量洪流的喧嚣抛在身后。虚空中,舰体线条愈发流畅,新加装的“秩序壁垒”臂甲组件与舰体原有结构完美融合,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坚韧的气息。
陈一一站在舰桥,目光落在导航星图上那条由“逐星者”提供的、蜿蜒曲折如同蛛丝般的路径坐标。它避开了一般星图中标记出的狂暴引力源和已知的空间乱流区,穿行于一片片被标注为“未勘探”或“极端危险”的虚空地带,最终指向“破碎回廊”深处一个模糊的光点——那便是神秘星图标记的位置。
“路径验证完毕,” DJ幽冥汇报道,它的核心光晕在舰桥中稳定地脉动,“基于现有数据模型推演,此路径在理论上存在约67.4%的稳定性,远高于常规航线不足5%的成功率。但请注意,所有关于‘破碎回廊’的模型都存在巨大误差。”
“足够了。”陈一一轻触着臂甲上那冰凉的暗色金属,感受着其中蕴含的、与万象罗盘隐隐呼应的力量。“启程吧,幽冥。保持最高级别警戒。”
“明白。启动长程跃迁引擎,坐标锁定。进入‘静默潜航’模式。”
“潜渊”号尾部推进器喷吐出幽蓝色的光焰,舰身微微震动,随即撕裂虚空,化作一道肉眼难以捕捉的流光,驶向了那片连星光都显得吝啬与扭曲的未知领域。
最初的航程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死寂。周围的星辰变得稀疏而黯淡,仿佛宇宙在这里患上了贫血症。常规的宇宙背景辐射在这里也变得微弱而不稳定,给人一种置身于巨大坟墓边缘的不安感。
数日后,前方的景象开始发生变化。
原本漆黑的虚空开始出现细微的、如同玻璃裂纹般的扭曲光带。这些光带无声无息地蔓延,时而收缩,时而膨胀,靠近观察,能看到裂纹背后并非更深沉的黑暗,而是各种光怪陆离、无法理解的色彩和景象——可能是某个恒星爆发的瞬间凝固,可能是一片从未存在过的瑰丽星云,甚至可能是某些无法名状的几何结构在疯狂舞动。
“检测到低强度空间裂隙,” DJ幽冥警示,“舰体护盾正在自适应调整。秩序壁垒臂甲反应良好,能量导流稳定。”
陈一一能感觉到,臂甲上传来的微弱震动,正是在抵消着那些空间裂隙散发出的、试图干扰物质稳定性的异常波动。万象罗盘在她手中散发出柔和的光晕,如同风暴中的灯塔,帮助“潜渊”号在这片规则混乱的区域中维持着自身的坐标与存在。
越是深入,空间裂隙越是密集。它们不再仅仅是细微的光带,而是演变成巨大的、不规则的空间漩涡,或是如同镜面般破碎后又胡乱拼接起来的断层。有时,“潜渊”号仿佛同时在穿过数个不同的空间层面,舷窗外的景象会瞬间切换,从极寒的冰晶星尘带跳转到灼热的离子云团,又或者陷入一片绝对的虚无,连时间和方向感都变得模糊。
有一次,一道突然扩张的暗色裂隙如同巨口般吞噬了“潜渊”号前方的一片空域,裂隙中传出的吸引力几乎要将战舰拽离预定航线。关键时刻,陈一一催动罗盘,臂甲上的熔炉核心碎片亮起,一道凝实的暗红色能量脉冲射出,并非攻击裂隙,而是精准地轰击在裂隙边缘某个不稳定的空间节点上。如同打断了某种平衡,那道裂隙剧烈扭曲了一下,随即迅速坍缩消失。
“干得漂亮,一一!” DJ幽冥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脉冲能量频率与空间畸变点产生了短暂中和!”
陈一一微微喘息,刚才那一击不仅消耗能量,更需要对空间结构极其精妙的洞察力,臂甲的放大作用功不可没。
他们沿着维序者提供的路径,如同走钢丝般在无数空间陷阱的缝隙中穿行。偶尔,能探测到一些巨大的、难以想象的造物残骸漂浮在裂隙之间,那些残骸的风格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上面布满了被空间力量侵蚀的痕迹,有些甚至像是被从时间线上硬生生“撕”下来的碎片。
航行的第十三天,一次剧烈的空间震波毫无征兆地袭来。
并非来自某个特定的裂隙,而是整片区域的空间结构如同海啸般发生了整体性的剧烈起伏!“潜渊”号的护盾发出过载的哀鸣,舰体结构在无形的巨力下嘎吱作响,仿佛随时会被拧成麻花。
“警告!空间粘滞系数急剧升高!引擎推力下降60%!我们正在被‘凝固’在这片空间!” DJ幽冥的警报声变得急促。
陈一一感到一股庞大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作用于她的精神和与万象罗盘的联系上。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重叠,各种混乱的感官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
她咬紧牙关,将精神力量催动到极致,万象罗盘光芒大盛,试图稳定周围紊乱的规则。同时,她双臂交叉,秩序壁垒臂甲上的符文依次亮起,暗红色的光芒如同血管般在暗色金属下脉动,构筑起一个稳固的个体防御领域,对抗着空间的“凝固”效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