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中旬,佟子君退伍返回了家乡辽城市。
辽城市是地级市,位于吉春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低山,属于低山丘陵区,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全市总面积一万三千平方公里,全市辖两区五县,人口大约在170万。
随着改革开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家乡辽城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楼房多了,道路宽了,街道也变干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佟子君的家里,也是一天比一天变好。新盖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哥哥在乡办企业砖厂当副厂长,嫂子在小学当民办老师,妹妹也被招进化工厂上班,弟弟考上了高中,妈妈再也不用糊纸盒来养家糊口了。他回来家里人非常高兴,一家人又可以团聚在一起。
佟子君到武装部办完手续后,决定先去看看自己高中班主任汪老师。
汪老师还不知道佟子君已经退伍了,惊讶的问:“子君,你怎么回来了。”
汪子君有些愧疚的说:“老师,我今年退伍了。”
汪老师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着说:“子君,你变壮实了,更帅气了。”
佟子君说:“在部队锻炼的。”
汪老师让他坐下,倒了一杯茶水,他详细的向汪老师汇报了自己在部队的工作情况。
当听到考军校被人顶了,又让了转干名额时,汪老师叹息道:“子君你可真不容易, 你回来后有什么打算。”
佟子君说:“我还没有想好,这不还是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汪老师说:“现在都改革开放好几年了,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连咱们辽城市变化也不小,可是在咱们辽城想找个好工作也确实不太容易,我记得你家是农村户口,还不包分配,这还真是个问题,你想过没有出去闯一闯,到南方去。”
佟子君说:“我想过,但我妈不太想让我走,她身体又不太好,我就先在家里陪她一年。”
汪老师问:“那你这一年做什么啊。”
佟子君说:“村高书记让我先去卫生所帮忙,我在部队是卫生员,受过系统培训,应该没问题的。”
汪老师说:“子君,你干啥都能行,有个稳当劲,又能吃苦,还爱学习,你将来一定能有出息,咱们班这些同学我就比较看好你。”
佟子君说:“出息啥啊,当兵这几年啥也没做成让老师失望了。”
汪老师说:“失望啥呀,就让转干指标这事做得就地道,搁别人能做出来吗,就凭这一点你就能有出息,老师绝对相信你。”
一九八六年元旦过后,佟子君到前进村卫生所帮忙,一个月工资三十八元。
村卫生所在村部的隔壁,四间平房,一间医生办公室,一间护理室,一间药房,还有一间杂物室,大概能有二百平米左右,跟村部一起烧着土暖气,屋子里暖呼呼的,收拾的挺干净。
卫生所两个人,医生叫张春梅,四十五岁左右,是乡卫生院派下来的。护士叫贾清清,女孩子,二十一二岁,一米六几的个头,一张圆圆的鹅蛋脸,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充满笑意,梳着一把抓,身材优美,肤光胜雪,眉目如画,周身上下透露着一股俏皮灵动的气息。
佟子君来到卫生所帮忙,跟贾清清在一个办公室。
由于他在部队受过系统培训,又在连队当过多年卫生员,业务能力已经具备了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水平。所以上手特别快,张春梅医生特别认可,小护士贾清清更不用说了,望着俊朗帅气的他,一口一个子君哥叫着,不时的问着部队里这事那事。
卫生所业务不是太忙,主要是附近村民开药打针的多。不忙的候佟木子君就是看看书,时不时的在心里会默默想起米明姐,她现在怎么样,学习能不能跟的上,他后悔怎么没要一张她的单人相片呢。
这天,战友杨家栋过来看佟子君。他退伍后一直没有事做,就是帮爸爸往市里一个固定菜点送送菜,送完菜就没事了。他家有两个暖棚子,也就是现在的朔料大棚,那时候的暖棚后身及两个侧面都是用土坯砌起来的,正面是用朔料布罩着,一个暖棚菜的产量也不是太高,他几天才能送一次菜。
“子君,干点啥呀,这么待着身上都长毛了。”
“我想好了,我在家陪我妈呆一段时间,年底我准备去南方找工作。”
“你去行,你有文化,好找工作,我不行,我没文化,那我咋整啊。”
“谁让你当初不好好学习的,后悔晚了吧。”
“你不能走啊,你走也得带着我,谁让咱俩是最好的战友呢。”
“那你说咱们现在能干啥,要钱没钱,要关系没关系,你不会种菜吗,就接着种菜。”
“我们家都种一辈子菜了,我还接着种菜啊,那我这几年兵不就白当了。”
提到菜,佟子君脑中灵光一闪,现在菜社批量大的菜都是销售点下来收菜,大多数还是菜农自己往销售点送或到市场上去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