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子君接到胡县长的电话,跟曹总请了假,就匆匆忙忙的开车赶到丰城县。到丰城八一分公司,正是饭口,大家都在吃饭,他也坐下来跟大家一起吃饭。
罗克问杨家栋,这就是咱们公司的高人吧。
杨家栋说他就是,给大家做了相互介绍,罗克他们几个显得有些拘束。
佟子君笑着说:“咱们都是战友,有啥拘束的,敞开量吃。”
罗克拘谨的问:“佟总,你是公司老大呀,你看我们这事能不能解决,这帮王八犊子没事是愣整事往上赖呀。”
杨家栋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跟佟子君介绍了一遍。
佟子君说:“吃完饭家栋跟我去见胡县长,咱们共同商量办法,只要村民不是恶意闹事就好办。”
罗克说:“我在道边个村住了多年,虽然我在县城上班,但村里的事多少也了解点,我估计背后出主意闹事的人就是村主罗小果。”
罗克说的一点没有错,背后出主意的就是村主任罗小果,他当上村主任后也是着急要为村民做点事,可一直没有找到好机会,去年乡里号召有条件的地方和八一合作扣大棚,他觉得不一定靠谱要观察一下,就没有主动响应,积极响应的几个村子通过这一年多的干,大棚户都挣到钱了,等他想参与干的时候,八一公司又没有扩大合作的计划了,他几次跟乡里反应,乡里说这得跟八一公司协调才能确定。罗小果背地里没少了解八一公司,特别是他认识的几个种蘑菇和木耳的村子的村主任,都说八一公司那可是绝对靠谱的公司,他们种蘑菇和木耳都是八一公司给指的的路,这几年包里的钱挣的是鼓鼓的。这些话把罗小果心里刺激得痒痒的,也想在村子里扣大棚种蘑菇和木耳,但没有钱也没有技术不知道咋干。听说八一公司和几个退伍兵要在村子边上荒地扣大棚种蘑菇和木耳,他可是上了心了,因这块集体土地是归乡里管的,八一公司办理完所有租赁手续后他可是真着了急了,这事跟村里一点关系也没有,得想办法往里掺乎,要不然这大好的机会又错过了,找几个年轻人一商量,大家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土地又不是村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厚着脸皮耍无赖,硬往里掺乎,先不让他们整理荒地,他们就会找咱们谈,一谈咱们就可以提要求了,要求就一个,就是八一公司必须带着咱们一起干,所以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了。
佟子君和杨家栋、黄老师吃完饭就来到了县政府,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正等着他们呢,把他们让进小会议室,对佟子君说:“佟总,胡县长去县委了,一会就回来,你们稍等一会。”
时间不长于书记和胡县长、耿副县长都来了。
于书记亲切的问佟子君啥时候到的,吃饭没有?
佟子君说刚到的,在公司吃完了。
胡县长说:“子君咱们就开门山研究道边村的事,我已经把这个事的详细经过向于书记做了汇报,其实道边村村民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想着跟你们八一公司一起干,好发家致富,就看你们八一公司是啥想法,怎么个干法。”
于书记瞅向佟子君没有说话,胡县长说完在旁边抿着嘴乐了。
佟子君看这架势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已经研究出了办法,就看八一公司的想法是不是跟他们合拍了。
佟子君笑道:“突然间出现这个事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想帮助这十几个战友做点事情,解决一下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罗克家旁边有一片撂荒的地,觉得这片撂荒地可以做点事情,因为我们有改造下坡村荒地的经验和机械设备。从实际情况看,我们觉得这片撂荒地改造完可以扣大棚,种植蘑菇和木耳,一方面这几年蘑菇和木耳在南方销量一直不错;二是滨海市李总蘑菇和木耳深加工厂子建完需要大量蘑菇和木耳,这也算是为这个厂子提供配套服务吧,销路肯定不会成问题。”
于书记笑着问:“那片撂荒地可有二十几垧地呀,你们都扣大棚子。”
佟子君说:“我们是准备分批建大棚子的,我们这次的运营模式是股份制,那十三名战友由公司担保贷款入股,八一丰城分公司入股,公司管理干部自愿入股,这样前期启动资金基本上就够用了,可以先建400栋高标准大棚子,这样的话就可以边产出边建设滚动发展了。”
胡县长问:“那二十多垧地你们能建多少个大棚子啊?”
杨家栋说:“我们初步设计建1200多个左右吧。”
胡县长说:“我的乖乖,你们八一公司一出手就要建1200个大棚子,那村民还不眼红啊。”
于书记说:“那你们八一公司对道边村村民的要求怎么看?”
佟子君说:“我个人认为围绕滨海市李总这个深加工厂做一些事情,为他们提供配套服务,特别是原材料供应服务,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这也是我们招商引资承诺人家的条件,从长远看种植蘑菇和木耳是可行的,风险小、利润大,不愁销路,适合咱们农村干,但道边村和已经种植蘑菇和木耳的村子不一样,那些村子有基础、有经验和技术,也有一定的资本,一家一户都能自己干起来,道边村村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要抱团取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