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乃诗人之情思、心志;境,乃外界之景物、景象。”
“情景交融,意与境谐,方能出佳作。”
“譬如谢灵运之‘池塘生春草’,王摩诘之‘明月松间照’,无不是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完美契合,故而千古流传……”
他借着眼前实景,将诗赋中意境的营造、情景关系的处理,娓娓道来,讲得深入浅出。
听得众学子如痴如醉,以往许多模糊的概念,此刻,变得清晰起来。
讲解完毕。
苏学士便道:
“光听不练假把式。”
“现在,尔等便以此地此景为题,或咏山,或咏水,或咏林木,不拘一格,赋诗一首,限一炷香的时间。”
学子们闻言,纷纷凝神思索。
或踱步寻找灵感,或提笔在随身携带的纸笺上勾画。
一时间,亭内亭外,只剩下风吹林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低声吟哦。
香快燃尽时,陆续有人呈上诗作。
苏学士一一观览,点评几句,大多中规中矩,辞藻虽美,却总觉少了些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情感,流于对景物的表面描摹。
这时,白玉卿站起身,将自己所作之诗呈上。
苏学士接过,轻声念出:
“翠色侵衣袂,云峰入眼迷。
潭空涵雁影,林静咽猿啼。
尘外心期远,闲中物象低。
何时脱羁绁,长此卜幽栖。”
此诗用词清雅,对仗工整,尤其“潭空涵雁影,林静咽猿啼”一联,以动衬静,颇得山水幽寂之趣,末尾更流露出超然物外之思,在众多诗作中,已属上乘。
苏学士点头赞道:
“子卿此诗,已得山水清音,意境幽远,不错。”
得到先生肯定,白玉卿清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色,目光下意识地瞥向一旁的张衍志。
众人见白玉卿诗作受到夸奖,也都纷纷称善。
随即,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至今还未动笔的张衍志。
王圆更是忍不住催促道:
“衍志兄,该你了!”
“大家都等着你的大作呢!”
喜欢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