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地记得,历史教科书上提到过,唐朝农业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曲辕犁的普及和应用。而他现在所处的贞观初年,普遍使用的应该还是效率较低的直辕犁!
直辕犁辕杆直长,转弯调头极其笨拙,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而且深耕效果差。而曲辕犁将直辕改成曲辕,不仅缩短了辕杆长度,减轻了整体重量,还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可以灵活调节耕地的深浅,一头牛就能拉动,甚至一个成年男子也能拉动,且转弯灵活,极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
他前世虽然是古建筑维修员,但因为工作需要,也接触过不少古代农具的资料和实物,甚至还参与过某个农业博物馆里曲辕犁的复原调试工作。其基本结构、关键部件,在他那被穿越强化过的记忆里,清晰得如同昨日亲眼所见。
如果能将曲辕犁“发明”出来……这不正是眼下最需要、最能体现“价值”的功劳吗?
推广火炕铁炉,惠及的主要是城市居民和勋贵富户,虽也是善政,但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其政治意义,远不如直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农具革新!
一旦成功,这将是实打实的、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皇帝必然会更加看重他,要是多来几次这样的功劳,那些世家再想动他,也得掂量掂量。
虽然这种靠着“献宝”来寻求庇护的被动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但眼下,这似乎是他能想到的、最快也最有效的自保之道了。
几乎是瞬间,文安就下定了决心。他不再停留,迅速挤出人群,也顾不上回值房了,直接快步向将作监大门走去。他需要立刻回家,趁着记忆还清晰,把曲辕犁的构造图详细地画出来!
王禄见文安今日下值比平时早了许多,而且脸上不再是前几日的死气沉沉,反而带着一种异样的、混合着紧张和兴奋的光彩,心中虽然诧异,却没敢多问,驱赶马车往永乐坊行去。
回到永乐坊家中,文安径直钻进了自己的卧房,吩咐王禄谁也不准打扰。他找出之前画火炕铁炉时剩下的、质量好些的麻纸和炭笔(作图时,毛笔实在用不习惯,便弄了些炭条),趴在炕桌上,闭目凝神,开始仔细回忆曲辕犁的每一个细节。
得益于穿越后异常清晰的记忆,曲辕犁的完整结构很快在他脑中呈现出来:那标志性的弯曲辕杆,精巧的犁评和犁建,可以调节角度的犁箭,以及犁铧、犁壁、犁床等部件的形状、尺寸、连接方式……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炭笔,开始在麻纸上勾勒。虽然线条依旧因紧张而略显颤抖,不如后世电脑绘图精准,但比起最初那鬼画符般的火炕图,已经进步了太多。他力求将每一个关键部件的形状、尺寸、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传动关系都表达清楚。
尤其是曲辕相较于直辕的优势,犁评、犁建调节深浅的原理,这些核心的创新点,他都在图纸旁边用最简练的文字做了标注。
这一画,就画到了深夜。其间张婶几次想来请他吃饭,都被守在门外的王禄悄声拦下了。
当最后一笔落下,文安看着铺满炕桌的、虽然简陋却结构明晰的曲辕犁图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久违的、类似于完成了一项精密技术方案般的踏实感,暂时驱散了连日来的焦虑和惶恐。
他不知道这份图纸交上去会引来什么,是更大的风波,还是期盼的转机。
但无论如何,他必须试一试。
他将图纸小心卷好,吹熄了油灯,躺在黑暗中,听着自己清晰的心跳声。
明天,就去交给阎立德。
第二日,文安揣着那卷浸透了他一夜心血的曲辕犁图纸,脚步虚浮地走进了将作监。前几日的惊惧惶惑尚未完全散去,此刻又添了几分孤注一掷的紧张,手心冰凉,额角却隐隐冒汗。他径直朝着阎立德的廨房走去,一路上低着头,尽量避开所有人的目光。
通禀后进入廨房,阎立德正埋首于一堆宫苑修缮的预算文书里,眉头紧锁,显然心情不算佳。听到文安求见,他只是抬了抬眼皮,嗯了一声,示意文安说话。
“少监,”文安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双手将那卷图纸呈上,“下官……下官近日偶有所得,对现有耕犁之结构……略有粗浅想法,绘成此图,请少监过目。”
他的话说得极其谦卑,甚至有些含糊其辞,完全不像是在献宝,倒像是交一份自己都没什么底气的作业。
阎立德闻言,眉头蹙得更紧了些。农具改良?这文安不是一直在整理甲库,后来又忙着宫里的火炕吗?怎么突然又琢磨起耕犁来了?
年轻人想法多是好事,但农事乃国之根本,耕犁更是沿用数百年的制式,岂是能轻易“略有想法”就改变的?他心里先存了几分不以为然,随手接过那卷图纸,展开。
初时,他的目光只是随意扫过,带着审视和挑剔。图纸是用炭笔所画,线条比文安那手毛笔字强了不止一筹,虽然依旧算不上精美,但结构清晰,部件分明。嗯,画工倒是有些进步,阎立德心想。
但当他看到图纸旁边那些细密的标注,以及关于“曲辕”“犁评”“犁建”等关键部件的原理说明时,漫不经心的态度瞬间消失了。他的目光凝固在图纸上,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条明显弯曲的辕杆示意处。
“此辕……为何做成弯曲之状?”他抬起头,看向文安,眼神里已带上了探究。
文安连忙低头解释,声音依旧不高,但条理清晰:“回少监,直辕过长,转弯调头极为不便,需二牛抬杠,费力耗时。改为曲辕,可大幅缩短辕杆,减轻犁身重量,操作更为灵便,或可……或可一牛牵引。”
“一牛牵引?”
阎立德瞳孔微缩。若真能省下一头牛,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意义何其重大!牛在这时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许多贫苦人家甚至几家共用一牛。
喜欢在大唐苟活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在大唐苟活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