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北港的总督府议事厅内,海风透过敞开的窗户,带来咸湿的气息。
吴桥端坐主位,下首坐着定北总督郑沧、海军统领赵三、陆军统领余宏、李横,以及负责商贸和内政的陈五常。
“各位,”吴桥开门见山,手指敲了敲桌面,“丰臣秀吉缩回汉城,朝鲜正面战场暂时稳住,李如松能为我们争取至少大半年时间。我们后方不能停,北边的钉子,得继续楔深、楔牢!”
他目光转向赵三:“赵统领,舰队休整补充已有一个月,兵员、弹药、给养都齐备了吧?”
赵三挺直腰板,声如洪钟:“东主放心!破浪号、两艘千牛卫级、五艘斥候级、还有八艘商行级都已维护完毕,火药充足,炮弹满舱,淡水粮食够用三月!弟兄们也都憋着劲呢!”
“好!”吴桥赞许地点点头,“这次给你个新任务。护送那十二艘运粮的福船北上,到达济州岛附近后分开,确保万无一失。舰队不必全部返回。你带领三艘‘开拓级’武装商船和四艘‘商行级’运输船,继续北上,前往奴儿干和萨哈林,给那两个据点补充物资、兵员。”
他看向余宏和李横:“从陵水新训的两千民兵,这次也一并交给赵统领带过去。奴儿干和苦页岛那边,正是需要人手开拓、巩固的时候。”
余宏接口道:“兵员已经筛选完毕,都是好苗子,训练了半年,基本的队列、火铳射击、筑城挖壕都掌握了,就差见见血,磨砺一番。”
吴桥又对陈五常的副手吩咐:“海参崴那边与海西女真交易的货物也准备好了,主要是茶叶、布匹、铁器、食盐、刀枪,还有一些他们喜欢的琉璃珠子、小镜子,这次一并运过去。维系好与海西诸部的关系,至关重要。”
赵三有些担忧地问:“东主,穿过对马海峡……虽然咱们之前把他们打疼了,但万一倭寇集结重兵拦截?”
吴桥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赵统领多虑了。如今的对马海峡,乃至倭国九州、长州沿海,还有多少敢出海的船?咱们这几个月,专挑他们水师打,落单的商船、渔船也不放过,几乎是犁庭扫穴。长州、萨摩那些沿海的村子,十室九空,能跑的都逃往内陆了。”
“倭寇水师主力现在只敢龟缩在几个大港口内,护卫他们自己的运兵运粮船都捉襟见肘,哪还有余力跑到海峡中间来堵我们?你们这次北上,甚至可以大摇大摆,就当是武装游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们不是可以直接从曾经萨摩藩的地盘出发吗?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休整、出击,他们敢吭声吗?”
众人想起这几个月舰队在日本沿海如入无人之境的战绩,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确实,曾经嚣张不可一世的倭寇水师,如今已被打得闻风丧胆,制海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中。
“既然东主如此说,那俺老赵就放心了!”赵三摩拳擦掌,“保证把粮食和物资安安稳稳送到!”
“嗯,”吴桥最后叮嘱,“此行北上,路途遥远,气候多变,务必小心。到达各据点后,详细了解情况,传达我的指示:站稳脚跟,积极开拓,收服土着。北地苦寒,却是我们未来的根基所在,绝不能有失!”
“遵命!”赵三、余宏等人齐声应诺。
会议结束后,整个定北港再次忙碌起来。
新训练的两千民兵背着行囊,扛着崭新的“1592式”燧发枪,秩序井然地登上四艘庞大的“商行级”运输船。
各种补给物资、贸易货物被源源不断地装船。
几天后,一切准备就绪。
清晨,旭日东升,海面金光粼粼。
以旗舰“破浪号”为首的护航舰队,护卫着十二艘满载粮食的广式福船,缓缓驶离定北港,扬起风帆,向着西北方向的铁山和更遥远的北方破浪前行。
舰队护送着运粮船队,一路无惊无险地抵达了济州岛海域。
赵三便按照计划,与运粮船队分开,率领着三艘“开拓级”和四艘“商行级”,调整航向,朝着东北方的对马海峡驶去。
果然如吴桥所料,曾经繁忙且危险的对马海峡,如今一片死寂。
海天一色,只有他们这支舰队的风帆在海风中鼓动。
偶尔能看到极远处有小小的黑点(可能是渔船)迅速避开,根本不敢靠近。
曾经倭寇水师频繁出没的壹岐岛、对马岛附近,也看不到任何像样的船只。
赵三甚至命令舰队,故意靠近九州岛海岸线航行了一段。
目光所及,许多沿海的村庄果然一片荒芜,断壁残垣,杳无人烟,只有海鸥在废墟上空盘旋。
一种荒凉而肃杀的气氛弥漫在曾经富庶的萨摩、长州沿海。
“他娘的,这帮倭寇,也有今天!”一名站在赵三身边的大副啐了一口,感慨道。
想起早年倭寇肆虐大明沿海的惨状,再看看眼前这般光景,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快意。
舰队没有过多停留,如同在自己的内湖航行一般,轻松穿过了对马海峡,进入了日本海。然后沿着朝鲜半岛东海岸继续北上,航向海参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