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内门的喧嚣逐渐平息,江尘并未急于前往任务殿接取任务,也未立刻去藏经阁选取那门玄阶下品功法。他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规划自身修行,以及推演那尚且停留在构想阶段的《九霄雷狱经》上。
庭院静室中,他盘膝而坐,面前摊开着几份自己绘制的简陋草图。有人体经络与隐脉的详图,有基于《天地奇雷录》和《云垂星见录》推测出的几种基础雷霆的能量结构模型,还有尝试设计的、如何将雷霆之力引导入体并分散转化的初步路线。
推演过程极其艰难。雷霆之力狂暴无匹,远非瀑布水流可比,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经脉尽碎、肉身崩解的下场。他需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引动足够的雷霆之力淬体,又要确保自身能够承受并在毁灭中捕捉那一线生机。
“关键在于‘缓冲’与‘分流’。”江尘指尖凝聚一丝淡金色罡气,在虚空中勾勒着复杂的轨迹,“不能任由雷霆直接冲击要害。需在体表及浅层经脉构筑第一道防线,模拟‘避雷针’或‘引雷纹’的原理,将大部分毁灭性能量导向预设的‘锤炼区’——最好是那些本就需要重点打熬的骨骼、筋膜。”
“同时,需要一种独特的‘转化心法’,类似于《万钧蚁皇体》的协同网络,但更侧重于能量的‘分解’与‘吸收’。将雷霆中那丝‘生机’之力剥离出来,用于修复损伤,而将其余狂暴能量化为锤炼肉身的‘锤’与‘火’……”
这涉及到了能量本质的解析与操控,远超他目前的知识储备。他知道,自己必须亲身感受更高层次、更精纯的能量环境,才能获得更多灵感,完善这个构想。
是时候使用那次灵泉室的机会了。
内门灵泉室位于一座僻静的山腹之中,由执事长老看守。验过玉符,江尘被引入一条通道,两侧是一个个铭刻着繁复阵纹的石门。
推开属于自己的那一间,浓郁到化不开的灵气扑面而来,几乎让他窒息。房间不大,中央是一个白玉砌成的池子,池中乳白色的灵泉汩汩涌动,水面上氤氲着实质般的灵雾。四周墙壁和地面都刻满了聚灵、锁灵阵纹,确保灵气不会外泄。
仅仅是站在池边,江尘就感到周身毛孔不由自主地张开,体内淡金色的武丹加速旋转,传来阵阵渴望。
他没有立刻进入,而是再次开启“武祖之眼”,仔细观察这灵泉。乳白色的泉水中,蕴含着精纯至极、温和而磅礴的液态灵气,其能量结构稳定而内敛,易于吸收。但除此之外,他似乎还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却截然不同的气息——一丝若有若无的“活性”与“躁动”,仿佛沉寂的火星,深埋在这片温和的海洋深处。
“这是……”江尘心中微动,联想到地脉形成往往与地质活动相关,而地质活动常伴生雷电……这灵泉深处,莫非蕴藏着一丝极其稀薄的、源自地脉的雷霆之气?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
他褪去衣物,缓缓步入灵泉池。霎时间,精纯的灵液将他包裹,无数细小的能量如同拥有生命般,试图顺着毛孔、经络涌入他的体内。若是寻常玄修,此刻定会欢欣鼓舞,全力运转功法吸纳。
但江尘却立刻运转《柔柳劲》,将大部分试图涌入的灵气柔和地阻隔在体外,只允许极少一部分渗透进来,并主要以《万钧蚁皇体》的法门,引导这些灵气滋养、强化肉身组织,而非直接转化为罡气。
他的主要目的,并非吸收灵气,而是**感知**,尤其是感知那一丝微弱的“雷气”!
意识高度集中,“武祖之眼”被催发到当前极限。他仿佛沉入了一片能量的微观世界,大部分是温和的乳白色灵气光点,而在这些光点的最深处,偶尔会掠过一丝丝极其细微、呈现淡紫色的、跳跃不定的奇异能量丝线!
就是它!
江尘小心翼翼地分出一缕罡气,如同最灵巧的手,尝试去捕捉、接触那一丝淡紫色的能量丝线。
“滋啦!”
就在接触的瞬间,一股微弱却尖锐的麻痹感顺着他那缕罡气传来,带着一种独特的、兼具毁灭与激荡的特性!虽然极其微弱,却与书中描述的雷霆属性一般无二!
“找到了!”江尘心中大喜。他不再试图捕捉,而是全力记忆、解析这一丝“雷气”的能量结构、波动频率、以及它与周围灵气的交互方式。
三个时辰的修炼时间,他几乎全部用在了这种枯燥而精细的感知与解析上。当石门再次开启时,江尘眼中虽有一丝疲惫,但更多的却是兴奋与了然。
他不仅熟悉了高密度能量环境,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捕捉并解析了那丝源自地脉的微弱“雷气”,对雷霆之力有了最直接的、第一手的认知!
返回庭院后,他立刻闭门不出,将所有的感悟倾注到《九霄雷狱经》的推演中。
基于对那丝“雷气”的解析,他首先在构想中,于体表及几条非核心的皮膜、筋膜脉络上,设计出了最初级的“引雷纹”与“化雷阵”。这些纹路并非实体刻画,而是需要以自身罡气,结合对雷霆法则的理解,在运功时临时构筑的能量通道与缓冲区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