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山遗迹的发现,为团队指明了方向,但也让一个现实问题变得更加紧迫——靠双腿,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下一个可能存在的坐标。
篝火旁,尚青将他绘制的、标注了环形山位置和江辰感应到的新方向的地图铺开,眉头紧锁。“根据能量衰减模型和石碑共鸣的强度估算,下一个‘信号源’的距离,可能是我们之前从营地到环形山距离的十倍以上。徒步……不现实。”
王庞哀叹一声:“啊?十倍?那得走到猴年马月去?胖爷我这双铁脚板也顶不住啊!”
叶繁花清冷的声音响起:“我们需要载具。能够长时间、远距离飞行,并且能应对这个星球复杂环境和潜在威胁的载具。”
百合也表示赞同:“是的,长途跋涉对我们灵能和体力的消耗太大了,一旦在途中遭遇强敌,状态不佳会非常危险。”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江辰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聚焦于他意识海中那座拥有无限可能的“移动城市”。
江辰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载具是必须的,利用‘起源之心’的资源和技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他看向尚青:“尚青,你是我们中最了解技术和设计的。‘起源之心’的火种库里,有没有适合我们当前情况的小型飞行器蓝图?或者相关的推进技术、能源系统和材料科学资料?”
尚青的眼镜片上瞬间闪过瀑布般的数据流,他直接连接了存储在“起源之心”缓冲区内的火种库索引。“正在检索……符合我们当前资源、技术和需求的载具蓝图……”
几秒钟后,他抬起头,语气带着一丝兴奋:“找到了!有一种代号‘星尘巡游者’的小型多功能飞行器蓝图,其设计理念强调环境适应性、长续航和模块化。它使用的核心推进技术是‘磁流体矢量推进’,能够在大气层内高效飞行,对跑道要求极低,甚至可以实现短距垂直起降。其能源系统可以直接对接‘恒心熔炉’的输出接口!”
“太好了!”王庞一拍大腿,“就它了!需要啥材料?咱们这就去搞!”
江辰却摇了摇头,微笑道:“材料?我们不需要去‘搞’。”他心念一动,身旁的空地上,一阵微光闪过,一堆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矿石、一些奇特的聚合物原料,以及几块他们之前收集的、蕴含着稳定能量的晶体,凭空出现。
“‘起源之心’的基础物质重组和制造工坊,虽然比不上专门用于建造‘裁决之矛’的巨型设施,但制造一台小型飞行器,绰绰有余。”江辰解释道,“我们缺的不是材料,而是时间和精确的制造过程。”
他看向众人,开始分配任务:
“尚青,你负责主导整个制造过程,解析蓝图,规划制造流程,并监控‘起源之心’制造工坊的运行。”
“繁花,你需要用精神力辅助尚青,进行一些超精密的部件内部结构校准和精神力场稳定,确保制造精度。”
“百合,你的生命灵能对能量流动非常敏感,负责监控‘恒心熔炉’能量输入的稳定性和飞行器能源回路的构建,确保能量系统无缝衔接。”
“王庞,你和我在制造后期,负责利用我们的能力对飞行器主体结构进行最后的加固和外部装甲的附加。你的‘基石之种’能让结构更稳定,我的晶体化能力可以生成额外的防护层。”
“而我,负责总体协调,利用超脑优化制造算法,并最终将‘恒心熔炉’的能源接口与飞行器核心完成授权绑定。”
计划已定,团队立刻行动。江辰将意识沉入“起源之心”,在遗迹内那片曾经用于制造和维护设施的区域,激活了沉寂不知多少岁月的精密制造工坊。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几乎完全沉浸在“星尘巡游者”的制造中。
在“起源之心”内部,宏大的制造工坊被唤醒,无形的力场操控着材料,激光刻刀以纳米级的精度进行切削和焊接,能量流沿着预设的回路缓缓充盈。尚青如同一个交响乐指挥,不断调整着参数;叶繁花的精神力如同最灵巧的手指,在微观层面进行着人类双手无法完成的操作;百合则如同一个敏锐的医生,时刻感知着能量脉络的“健康”状况;王庞和江辰则如同最后的锻造师,等待着为即将成型的“作品”注入最后的坚韧与防护。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本地材料的特性与蓝图预设略有偏差,需要尚青和江辰实时调整工艺;能量回路的初次贯通时产生了轻微的能量湍流,被百合及时抚平。但在团队的紧密协作下,所有困难都被一一克服。
七天后。
在“起源之心”外的空地上(为了测试飞行性能),微光再次闪过。
一艘流线型的飞行器静静悬浮在离地一米的空中。它长度约十五米,通体呈现暗哑的银灰色,表面流动着如同星辰般细碎的光泽,这是王庞的“基石”加固和江辰的晶体镀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造型简洁而优雅,两侧是可变角度的磁流体推进翼,尾部是四个主要的推进喷口,此刻正散发着微弱的蓝色光晕,发出低沉的、令人安心的嗡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