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龙号”悬停在岛屿上空,并未贸然降落。下方那片色彩过于鲜艳、轮廓略显模糊的沙滩与丛林,在变幻的天光映照下,散发着一种不真实的美感,也潜藏着未知的危险。
“直接神识扫描,反馈信息混乱,夹杂大量无意义的‘噪音’和扭曲的感知片段。”叶繁花收回探出的神念,眉头紧锁,“这片空间的基础规则在干扰我们的感知。”
“物理探测同样受限。”尚青面前的屏幕数据流跳动不定,“岛屿的物质构成在微观层面呈现异常波动,某些区域的能量签名与已知元素不符,更像是……某种高度凝聚的幻象能量实体。”
苏百合闭目感应,生命灵能如同细腻的丝线般向下延伸。“我能感受到下方有生命反应,很微弱,但分布广泛,而且……它们的生命波动与周围环境高度同步,几乎融为一体,难以区分。”
王庞挠了挠头:“得,看来这鬼地方,眼睛、神识、机器都不好使了。难道要胖爷我跳下去用脚踩踩看是不是实的?”
江辰凝视着岛屿,混沌星核缓缓旋转,超脑以前所未有的模式运转着。他不再试图强行解析那些混乱的感知数据,而是开始分析这些“混乱”和“扭曲”本身所遵循的潜在模式。
“这个世界的规则核心,或许并非‘欺骗’,而是‘映射’与‘交织’。”江辰缓缓开口,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它并非凭空创造虚假,而是将真实与感知者的意识、情绪、乃至潜意识期望进行混合,再投射出来。我们看到的,是经过这个世界规则‘过滤’和‘再加工’后的景象。”
他指向岛屿上一片过于瑰丽、仿佛由宝石雕琢而成的花丛:“那可能确实是一片花丛,但其绚丽的色彩和形态,或许混合了我们潜意识中对‘异世界奇景’的想象。而之前袭击我们的触手,是真实存在的猎食者,但其攻击的突然性和部分特性,可能被我们的‘警惕’与‘对未知的恐惧’所放大和扭曲。”
这个推断让众人心头一凛。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外界的怪物,而是他们自己的内心!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穿透’这层感知滤镜的方法。”江辰继续说道,“不是依靠更强的神识或更精密的仪器,而是需要一种能够直接触及‘真实本源’的感知方式。”
他想起了在“创世回廊”中,构筑“内景宇宙”时那种直达规则本质的体验。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感知建立在我们的‘内景宇宙’基石之上。”江辰提出一个设想,“以内景宇宙的稳定规则作为参照系和‘锚点’,去重新审视和解析外界的感知信息。真实的存在,必然有其内在的、稳定的规则逻辑;而纯粹的幻象或过度扭曲的映射,其规则必然是混乱或依附性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求他们将内视己身宇宙的感悟,应用于外察大千世界。
“我来尝试构建‘真实视界’的感知模型。”江辰作为核心,率先开始。他沉下心神,将意识聚焦于自身的“混沌星核”,那蕴含万物源初与终结规则的微缩宇宙。他以星核的稳定与内在逻辑为基准,重新“解读”从外界接收到的视觉、神识、能量等各种感知信息。
起初,信息依旧混乱,如同隔着毛玻璃看世界。但随着他不断调整,以混沌星核的规则脉络去“梳理”那些信息流,一些不和谐的、缺乏内在逻辑支撑的“杂讯”开始被剥离、淡化。
他看到,下方那片宝石花丛,本质是一片能够吸收特定光谱并折射出瑰丽光芒的奇异苔藓,其能量结构稳定,并非虚幻。而花丛旁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其内部能量流转却显得空洞而刻意,更像是一个精心伪装的能量陷阱。
“有效!”江辰将自己初步构建的“真实视界”感知模型通过团队链接共享给同伴。
叶繁花立刻领会,她的“绝对秩序之域”本身就是对规则的极致追求。她以秩序为尺,衡量着外界信息的“合理性”,迅速识别出几处空间结构存在人为扭曲痕迹的区域。
王庞的“星胚”引力场对物质和能量的“实在性”有着本能的感应。他忽略那些花哨的表象,直接感知物质的密度和引力的细微变化,指出了几处看似坚实、实则内部空泛的“幻影地面”。
尚青的“算法核心”则从信息熵和逻辑自洽的角度进行筛选,快速剔除大量明显矛盾、不合常理的感知碎片。
苏百合的“生命孕育之源”对生命的“真实性”最为敏感。她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生命波动是独立、自洽的,哪些是依附于环境、缺乏自主核心的“拟态”或“投影”。
五人各展所长,以自身内景宇宙的基石规则为凭依,共同构筑并完善着这个临时的“真实视界”。虽然无法完全看破这个世界的所有奥秘,但足以让他们分辨出大致的真实与虚幻,避开那些明显的陷阱和误导。
“沧龙号”这才缓缓降落在之前确认过真实性的沙滩上。脚踩在略显柔软的沙地上,触感真实,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那股挥之不去的“虚幻”质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