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那份精心准备的数字记忆礼物,如同在家庭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温暖的石子,涟漪尚未完全散去,生活的线条便已悄然交织,将“星海火锅队”再次牵连在一起。
午后,江辰的个人终端收到了苏百合的加密通讯请求。接通后,苏百合的影像投射出来,她神色平静,但眼神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符合凡人身份的“凝重”。
“江辰,方便来一趟社区普惠医疗中心吗?”她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清晰而稳定。
“情况?”江辰言简意赅。
“是陈阿姨,当年照顾尚青的那位社工。急性多器官衰竭,病因在现有医疗框架内有些……模棱两可。”苏百合的措辞很谨慎,“生命体征监测显示能量代谢有异常衰减趋势,常规支持疗法效果有限。我觉得,可能需要一些……更独特的分析视角。”
江辰瞬间了然。所谓的“独特视角”,并非他们无法解决,而是要找到一个符合当前文明认知水平、不暴露超凡力量的介入方式。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目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有效的帮助。
“明白。坐标共享,我们随后就到。”江辰结束通讯,立刻在内部频道发布了信息。
“需要搭把手演戏不?”王庞的回复带着跃跃欲试的调侃。
“数据层面支持已准备。”尚青的回应一如既往的精确。
“医疗系统内部流程,我可以确保畅通。”叶繁花的信息冷静而高效。
半小时后,江辰抵达了那家设施先进、氛围温馨的社区医疗中心。在重症监护室外,他见到了苏百合和她的父母——苏明远教授和林静医生。两位医学权威脸上带着符合身份的忧虑和困惑。
“小辰来了。”苏明远教授点了点头,目光仍关切地投向监护室内。
苏百合迎上前,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音量快速说道:“情况稳定,我用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生命气息吊住了她的根本。但表象需要符合医学逻辑的‘逆转’。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发现’和‘治疗’过程。”
江辰微微颔首。这时,王庞、叶繁花和尚青也相继抵达。王庞手里还拎着一个食盒,咋咋呼呼地对苏百合父母说:“叔叔阿姨,我带了些家里熬的滋补汤,给阿姨们补充点元气!”他表现得如同一个关心则乱的晚辈,完美融入了氛围。
叶繁花只是对苏百合父母礼貌颔首,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但她的存在无形中让周围略显焦躁的空气沉淀下来。尚青则已经拿出他的便携终端,屏幕上是飞速滚动的、看似复杂无比的医疗数据流和自编的分析界面——这在外人看来,是极高深的技术分析,实则对他而言,不过是调动了亿万分之一算力的消遣。
“百合之前的直觉可能触及了关键。”尚青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地陈述着“分析结果”,“患者的细胞能量代谢通路存在多处非典型性信号衰减,疑似某种未知的代谢抑制效应。现有药物靶点难以精准覆盖。”
苏明远教授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尚青的终端屏幕,上面那些动态模型和参数,以他的学识竟也感到有些晦涩难懂。
“我们需要一个更直观的‘证据’来支持新的治疗方案。”江辰开口,他的意识海中,“起源之心”的庞大信息库正在无声筛选着符合当前时代科技树、又能解释眼下情况的“理论依据”。“或许,可以从能量流动的微观扰动入手?”
“我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生物场谐波共振的辅助模型。”尚青配合地说道,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屏幕上开始出现更加炫目的能量流模拟图——这同样是表演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接下来的“治疗”显得有据可依。
苏百合适时接口,她并未动用神念扫描,而是凭借着她对生命本质超越常人的理解,结合医疗仪器数据,指出了几个在模型上看似“能量淤塞”的关键生理节点。“如果能有办法,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对这些节点进行特定频率的生物波微刺激,或许能尝试‘重启’部分代谢功能。”
这番说辞,听起来像是基于前沿生物物理学的假设,完美避开了任何超凡力量的描述。
在征得主治医生和苏百合父母的同意后(理由依旧是“尝试一种基于新型生物场理论的实验性辅助疗法”),一场精心导演的“治疗”开始了。
监护室内,苏百合站在病床前,神情专注,仿佛在感受着什么。她的指尖悬在陈阿姨身体上方,缓缓移动。在外人看来,她是在凭借某种精妙的“手感”定位,配合着尚青终端上显示的、不断调整的“谐振频率”,进行着极其专业的操作。
只有江辰他们知道,苏百合指尖流淌出的,是微弱到几乎无法感知、完美模拟了所谓“生物波”的一丝生命本源气息。这气息如同最精密的钥匙,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陈阿姨枯竭的生机循环中,温和而坚定地抚平那些“淤塞”,唤醒沉睡的细胞活力。对她而言,这比一个眼神治愈还要耗费“心思”,因为要精准控制力量,使其看起来像是科技与医术的成果,而非神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