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金雕在天津港仓库被捕,供出西北工业基地破坏计划的核心联络点。
张某在北平东城区出租屋被围堵,当场交出部分“惊蛰计划”密写纸条——老鹰仍藏在暗处,未露真身。
公安部会议室的青砖地面透着凉意,窗户外传来几声鸽哨,混着隔壁密电室的滴答声,织成1954年北京初夏的日常。
长条木桌两端摆着搪瓷缸,缸沿沾着茶渍,墙上挂着的全国地图被红笔圈出西北、天津、北平三个圆点,还标着密密麻麻的箭头。
陈宇穿着藏青色中山装,坐在主位,指尖摩挲着桌角的1954版公安档案册,封面的烫金字有些磨损。
他抬眼时,下颌线微微绷紧,目光扫过在场的人:“同志们,历时9天的西北工业基地保卫战,结束了。”
钢笔划纸声瞬间响起,林悦坐在他左手边,指尖按在笔记本上,笔尖快速移动。
她眼底带着一丝疲惫,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显然是连夜整理线索未歇。
“截至昨日深夜,”陈宇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联合西北、天津、北平三地公安,捣毁美军间谍据点3处,抓获特务17人,缴获美式发报机2台、米汤密写纸5沓、炸药3公斤。”
施尔昌拿着钢笔的手松了松,指节的发白慢慢褪去。
他往椅背上靠了靠,左腿下意识摸了摸膝盖上的旧疤——那是延边联防时留下的,每次破案后都会隐隐作痛。
“总算没让这帮龟孙子得逞!”他粗声说道,语气里满是畅快。
“还有个好消息。”陈宇转头看向门口,小李立刻推开门,带进一个穿着灰布褂的中年男人,正是之前参与计划但主动交代的张某。
张某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手心沁出冷汗。
“张某同志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陈宇的声音缓和了些,“并提供了‘惊蛰计划’的关键联络暗号,协助我们捣毁了天津的中转据点。
经上级批准,免于处罚,安排到石家庄第一机床厂工作。”
张某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难以置信,喉结滚动了一下:“谢……谢谢组织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干活,绝不辜负信任!”
小李拍了拍他的肩膀:“跟我走吧,手续都办好了,明天一早就出发。”
张某连连点头,跟着小李走出会议室,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那金雕呢?”北京东城区派出所的老张问道。
他是1949年北平接管时留用的老警察,熟悉胡同布局和旧警察系统,这次排查张某的落脚点立了大功。
他手里攥着一本旧档案册,封面写着“1949留用人员登记”。
“金雕因参与破坏‘一五计划’核心设施,被判有期徒刑10年。”
陈宇翻开桌上的判决书,声音严肃,“考虑到他被捕后主动交代部分线索,允许其戴罪立功,配合我们指认老鹰的关联人员。”
赵刚坐在角落,手里转着钢笔,天津话不自觉冒了出来:“这个金雕也是个糊涂蛋,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跟着特务瞎折腾!”
他话音刚落,就见林悦突然抬起头,瞳孔微缩,指尖重重地点在笔记本上。
“等等,”林悦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却依旧清晰,“我整理了所有线索,发现一个关键问题。”
她站起身,将笔记本摊在桌上,上面贴满了剪下来的线索纸条,用红笔圈出了重合点。
陈宇立刻凑过去,眉峰微蹙。林悦的指尖划过纸条:“首先,金雕供认,老鹰每次下达指令都精准避开公安的排查时间,甚至知道我们的审讯流程。
其次,张某交代,老鹰能轻易拿到基地的货运票据,格式和公章都分毫不差。
最后,我们截获的密电中,提到了‘接管档案’‘联防部署’等只有公安系统内部才知道的术语。”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会议室里只剩下钢笔划纸的余响和远处隐约的鸽哨。
林悦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结合这些特征,我推断——老鹰是1949年北平接管时留用的旧警察。”
“啥?”施尔昌猛地站起来,警棍“咚”地敲在地上,“旧警察?他们不是都经过审查了吗?”
“审查有遗漏,”林悦的指尖点在“1949留用人员”几个字上,“
这类人熟悉公安系统的运作逻辑,知道我们的排查漏洞,甚至可能还掌握着部分旧档案和联络渠道,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反侦察手段如此精准。”
老张立刻掏出怀里的旧档案册,哗啦哗啦翻着:“俺就说有问题!当时留用的旧警察里,确实有几个背景没查透,俺这就把名册拿出来!”
他的手指在纸页上快速滑动,北京话里带着急切,“1949年那会儿,是俺经手的登记,有三人的履历和林科长说的特征吻合!”
陈宇的指尖按在档案册上,目光锐利:“哪三个人?”
“第一个是刘崇德,现在在西城区派出所当民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