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货站的铁轨旁 —— 光绪三十年春】
初春的太阳刚爬过货站的砖墙,铁轨上的露水还没干,泛着冷光。3000 块武夷岩茶砖整齐地码在 “王氏货柜” 里,砖面的双驼纹在阳光下泛着磁粉的淡银亮。货柜车头插着面猩红的关公旗,旗角绣着微型双驼纹,风一吹,“哗啦啦” 响得格外精神。
王昭临穿着晋商的藏青棉袍,手里攥着块小磁石,正逐柜检查茶砖:“张师傅,这块砖的双驼纹磁粉再补点,别到了榆次验不出来!” 老工匠张师傅赶紧应着,从布包里掏出磁粉漆,小心翼翼地往砖面补涂 —— 这是三层防伪的头一道,砖面双驼纹,磁石一贴就显形。
货站周围挤满了百姓,有的踮着脚看货柜,有的指着车轮轮毂小声议论:“你看那圈洋字,转起来还挺好看!”“听说这铁家伙跑一趟顶十队驼夫,运茶快得很!” 王昭临听见了,笑着对身边的新掌柜赵小山说:“让他们看,看得越明白,以后越愿意用咱们的货柜。”
一、首运启的热闹景
辰时的钟声刚响,正太铁路局的总办举起发令枪,“砰” 的一声,白烟散开。车头的蒸汽机 “轰隆” 启动,烟囱冒出白汽,关公旗在风里飘得笔直。王昭临跳上货柜车,手里握着个陶瓮 —— 里面是改良的 “防火弹”,用前卷的 “烟土弹” 配方改的,装的不是烟土,是浸了水的茶梗沙袋,遇火就泼,能防货柜起火。
“走喽!” 车头上的司机喊了一声,货柜车慢慢往前动,铁轨发出 “哐当哐当” 的声响。周围的百姓欢呼起来,有的跟着货柜车跑,有的举着手里的粗布巾挥手。王昭临站在货柜旁,往茶砖上滴了滴茶汁 —— 包装纸上慢慢显露出 “榆次” 二字,这是三层防伪的第三道,遇水显目的地,防错运。
货柜车越跑越快,沿途经过的村庄,村民们都跑出来看新鲜。有个老农拉着孙子,指着货柜车说:“这铁家伙比骆驼快多了,以后买茶不用等半个月了!” 王昭临听见了,心里暖暖的 —— 这就是他要的效果,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改革的好处。
途中,他还打开一块茶砖,掏出里面的盐晶密信 —— 这是三层防伪的第二道,密信里记着茶农的名字、采茶日期,用漠北盐晶写的,遇茶汁更清晰。“小山,把这密信记下来,到了榆次要核对,” 他对赵小山说,“每块砖都能找到源头,才叫‘可追溯’,才对得起晋商的‘信’字。”
二、防火弹的细节备
巳时的货柜车驶进一片树林,王昭临让司机放慢速度 —— 这里以前有劫匪出没,虽然这次有驼队引路,可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他让伙计把防火弹摆到货柜门口,又检查了茶砖的包装:“都看好了,要是遇着火星,先泼防火弹,再护茶砖,茶砖不能湿,也不能烧!”
伙计们都应着,有的手里握着防火弹,有的盯着货柜里的茶砖。赵小山突然指着远处:“少东家,你看!” 只见树林里闪过几个黑影,像是在跟着货柜车。王昭临心里一紧,赶紧让伙计吹磁石哨 —— 哨音尖锐,能提醒远处的驼队。
没一会儿,引路的驼队赶了上来,老驼夫刘老栓骑着马,手里拿着把刀:“少东家放心,是几个砍柴的,不是劫匪!” 王昭临松了口气,对刘老栓说:“刘叔,辛苦你们了,到了榆次,我请大家喝好茶!”
刘老栓笑着摆手:“不用请茶,只要能让咱们驼夫有饭吃,比啥都强!” 他指着货柜里的茶砖,“这铁家伙是快,可短途运茶还得靠咱们骆驼,以后咱们跟铁家伙搭伙,错不了!”
三、榆次站的堵门争
午时的榆次货站,铁轨尽头围了一群人,都是当地的驼夫,手里拿着扁担,堵在货柜车的必经之路。为首的驼夫头李老根,腰里系着根粗布带,嗓门洪亮:“不能让这铁家伙进!进了咱们驼夫就没饭吃了!”
货柜车刚停下,李老根就带着驼夫们围上来,有的还想爬进货柜车。王昭临赶紧跳下车,拦住他们:“各位老少爷们,有话好好说,别伤了和气!”
李老根指着货柜车,气呼呼地说:“说啥?你这铁家伙跑一趟,顶咱们十队驼夫,以后谁还找咱们运茶?咱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 周围的驼夫也跟着喊:“要吃饭!不让铁家伙抢活!”
王昭临心里清楚,驼夫们是怕丢饭碗,不能硬来。他往货站的茶摊走:“各位,咱们去那边坐下来谈,我有个法子,既能让货柜车运茶,也能让大家有饭吃。” 李老根半信半疑,带着几个驼夫头跟了过去。
到了茶摊,王昭临倒了杯茶,递给李老根:“李大哥,咱们说实在的,货柜车快,适合长途运茶;可茶栈到火车站的短途,还得靠骆驼 —— 路不好走,铁家伙进不去,” 他掏出纸笔,画了个路线,“以后咱们搞‘驼机联运’,你们负责把茶砖从茶栈运到火车站,按运量抽两成利,运得多,赚得多,比以前只跑长途还划算,你们看咋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