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华面粉厂的磨粉车间 —— 光绪三十三年春】
春播刚过,晋华面粉厂的磨粉车间却静得吓人。三两台德国蒸汽磨粉机停在原地,齿轮上落了层薄灰,几个伙计蹲在机器旁,手里攥着空的麦袋,脸色比车间的青砖还白。“刘管事,再没小麦,咱们这月的订单都要黄了!” 年轻伙计小周急得声音发颤,“太原的商铺天天来催,说百姓等着买咱们的焦香面粉呢!”
刘福皱着眉,手里捏着张粮行的回信,上面写着 “本地小麦已被洋人低价收走,无货可供”。他快步往账房走,心里清楚 —— 这又是汇丰银行的手段,之前抢票号、仿面粉,现在又来断粮源,是想把晋华面粉厂逼到绝路。
刚到账房,就见王昭临从平遥赶来,手里还拿着晋中粮区的地图。“少东家,您可来了!” 刘福赶紧递过回信,“汇丰把本地小麦都收了,咱们没原料了!” 王昭临接过信,指尖划过 “洋人低价收麦” 几个字,眼神沉了沉:“他们想断咱们的根,没那么容易 —— 前卷咱们跟茶农合作稳住了茶源,现在照样能跟粮农合作,把粮源攥在手里!”
一、粮源断的危机迫
辰时的日头透过车间天窗,照在空麦仓上。王昭临召集面粉厂、票号的掌柜开会,手里摊着晋中、运城的粮区地图:“晋中、运城是山西的小麦主产区,汇丰只收了太原周边的麦,还没来得及伸到那边,” 他指着地图上的村落,“咱们现在就去跟那边的粮农签‘长期协议’,票号给低息贷款,面粉厂按‘成本 + 固定利润’收麦,让粮农觉得跟咱们合作比跟汇丰划算!”
票号掌柜赵成有点犹豫:“少东家,给粮农贷款风险大,要是遇着灾年没收成,他们还不上钱咋办?” 王昭临笑着拿出前卷茶农合作的账本:“你看,当年跟祁门茶农合作,咱们用复式簿记记贷款和收成,灾年还能缓收,粮农都认咱们的‘信’,没赖过账;现在跟粮农合作,照样用这法子,还能更细 —— 贷款记红账,供麦承诺记黑账,双账核对,不怕出岔子。”
刘福也点头:“只要粮源稳定,咱们的面粉就能正常生产,之前汇丰仿的假面粉已经没人买了,这时候咱们要是断货,才真让他们得逞!” 王昭临当即决定,派赵成带票号伙计去晋中,刘福带面粉厂伙计去运城,他自己留在太原协调,三路人马同步行动。
出发前,王昭临让人准备了贷款凭证 —— 用前卷 “双账房” 的老规矩,红账用盐晶水写贷款金额,黑账用磁粉标注供麦数量和时间,凭证边缘还印了圈微型麦穗纹,是用麦糠汁掺磁粉画的,遇着真麦糠会显亮,防粮农拿到假凭证。“这凭证既是贷款依据,也是供麦约定,” 王昭临对伙计们说,“让粮农知道,跟晋商合作,既稳当又划算。”
二、协议签的农商联
巳时的晋中祁县村落,赵成带着伙计们在村口的打麦场摆了张桌子,桌上摊着协议和贷款凭证。粮农们围在周围,有的好奇,有的犹豫 —— 汇丰的人昨天还来村里说 “晋商快不行了,跟他们合作会吃亏”,现在又来签协议,谁也不敢轻易点头。
“老少爷们,咱们先算笔账,” 赵成拿起个算盘,“汇丰收麦,一斤给 5 文钱,还不保证年年收;咱们晋商,一斤给 6 文钱,年年都收,还能给大家低息贷款,买种子、买农具,” 他举起贷款凭证,“这凭证红账记贷款,黑账记供麦,边缘的麦穗纹遇麦糠显亮,假不了!要是遇着灾年,贷款还能缓两年还,咱们晋商说话算话!”
粮农老李攥着空钱袋,家里等着买种子,可又怕被骗。他接过凭证,用麦糠蹭了蹭边缘 —— 麦穗纹果然显亮,又用舌尖舔了舔红账的字,有股淡淡的盐味,是真盐晶水写的。“我签!” 老李第一个落笔,“我家有十亩麦,明年都卖给晋商!”
有了老李带头,其他粮农也纷纷签约。有的贷了二两银子买种子,有的贷了五两银子修农具,赵成让人用复式簿记一一记下:“李老栓,贷银二两,供麦五百斤;王二柱,贷银五两,供麦一千斤……” 账册上的盐晶水字,在阳光下泛着淡红,像一颗颗定心丸。
运城那边也传来好消息 —— 刘福不仅跟粮农签了协议,还跟当地的粮行合作,让粮行帮忙代收麦,晋商给粮行一成利。“现在咱们的粮源,能供面粉厂满负荷生产三个月,” 刘福派人回禀,“等夏粮收割,还能再多收一倍!”
三、谣言起的粮农慌
午时的祁县村落,突然来了个穿洋装的人,手里拿着张传单,在村里吆喝:“大家别信晋商!他们票号快没钱了,贷款是想骗大家的麦,到时候赖账不还,大家哭都没地方哭!”
粮农们刚签完协议,一听这话,顿时慌了。有的围着赵成要退协议,有的拿着凭证嘀咕:“要是真赖账,咱们的麦不白送了?” 赵成急得满头汗,赶紧解释:“大家别信谣言!晋商票号的银子够多,怎么会赖账?” 可没人听他的,村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