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点的临时会议室里,煤油灯的火苗随着穿堂风微微晃动,将墙上挂着的简易地图照得忽明忽暗。杨帆坐在长桌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桌案上摊着巡逻队带回的砍刀和钢管,锈迹斑斑的金属表面还沾着未干的血迹。围坐的八个人都神色凝重,赵刚刚汇报完加油站的遭遇,空气中还弥漫着未散的紧张感。
“那三个拾荒者的口供基本核实了,”负责审讯的队员老周推了推鼻梁上的旧眼镜,沉声道,“他们确实是南边废弃农场的幸存者,原本有十五个人,半个月前遭遇尸潮袭击后溃散。但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他们说‘听说西边有个装备精良的据点’,至于是听谁说的,没问出来,看他们的反应,可能是真不知道,也可能是不敢说。”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议论。负责后勤的老陈皱起眉:“这就麻烦了,要是有人故意散布我们的消息,恐怕不止这一波人会来试探。”年轻队员王鹏按捺不住,猛地一拍桌子:“怕什么?来一个打一个!咱们现在有改装弩,还怕那些散兵游勇?”
“冲动解决不了问题。”杨帆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议论声,“我们的核心是守住据点,不是主动树敌。但防守不能被动,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今天开会,就是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应对预案,从巡逻、防御到武器保障,缺一不可。”
他伸手点了点地图上的西侧路线:“首先是巡逻调整。赵刚,你们之前的固定路线太容易被摸清,从明天起,西侧和南侧分设AB两条巡逻路线,每天随机交替使用,避免规律化。”他顿了顿,看向负责通讯的李娜:“另外,通讯频率从每半小时汇报一次,缩短到十五分钟。每个巡逻队必须携带备用对讲机和信号弹,一旦遇袭,第一时间发信号,周边巡逻队十分钟内必须支援。”
赵刚立刻点头记下,补充道:“我建议给每个巡逻队加派一人,专门负责警戒后方,这次那三个拾荒者想包抄,就是因为我们的后侧警戒有漏洞。”“可以,人员从预备队员里抽调,明天一早完成调配。”杨帆当场拍板。
解决了巡逻问题,视线转向了防御。老陈主动开口:“据点外围的铁丝网早就该加固了,这次正好借着机会,把西边和南边的铁丝网再拉高半米,上面加些倒刺。另外,我提议在据点外围五十米的树林和废弃建筑附近,设置隐蔽陷阱。”
“具体怎么设?”杨帆追问。老陈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几个关键位置:“这几处是必经之路,我们可以用钢丝绳做绊索,离地三十厘米,正好绊倒奔跑的人;再用空罐头盒装满铁钉,底下垫上简易炸药——不是那种能炸死人的,主要是制造声响和震慑,同时也能提醒我们有入侵者。陷阱位置要做标记,画成地图分发给各队,避免误伤自己人。”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王鹏立刻请缨:“我带两个人负责做陷阱,今晚就能开工,明天天亮前保证完成西侧的布置。”“注意安全,炸药用量控制好,别弄出太大动静引来丧尸。”杨帆叮嘱道。
讨论到武器保障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工身上。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拿起桌上的改装弩零件:“目前我们有十二把改装弩,射程能到八十米,威力足够穿透普通衣物。但问题是装箭慢,遇到多人围攻容易被动。我最近在琢磨改进弩机,加一个简易弹仓,能一次装三箭,预计三天内就能做出样品。”
他顿了顿,又拿出一张草图:“另外,我想试试做简易喷火器——用废弃的液化气罐改造,装上喷嘴和点火装置,对付密集的敌人或者丧尸群效果应该不错。就是燃料有点紧张,目前只能凑够三个罐子的量。”
“燃料的事交给我,”老陈接过话头,“我明天带人去周边的废弃加油站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汽油。武器改装优先保障巡逻队,弹仓弩做好后,先给四个巡逻队各配两把。”杨帆看着草图,眼神坚定:“喷火器尽快做,哪怕只有三个,也是重要的威慑力。李工,需要什么人手或者材料,随时提,优先调配。”
会议进行到尾声,杨帆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重申一下原则——遇到陌生幸存者,先展示善意,询问来意,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食物和水),但绝不透露据点的核心信息,比如人数、武器储备和物资位置。”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如果对方像上次那样,携带武器且态度嚣张,甚至主动挑衅,不用犹豫,果断反击。记住,我们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一旦发生冲突,必须以最快速度解决,避免拖长时间引来更多麻烦,同时第一时间汇报,防止对方有后援。”
“明白!”所有人齐声应道,声音里透着坚定。
散会后,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王鹏带着人扛着钢丝绳和工具钻进了西侧的树林,煤油灯的光晕在树林里晃动;老陈召集后勤组的人整理工具,准备明天的搜寻任务;李工则回到了工棚,昏黄的灯光下,他对着零件和草图,开始了连夜赶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