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据点的水泥广场上。曾经空旷的场地如今堆满了分类整齐的物资:锈迹斑斑的钢管码成半人高的垛,塑料桶里装着过滤后的饮用水,墙角的木箱里塞满了从废弃车间拆来的轴承和齿轮。广场东侧,十余名新成员正在赵刚的带领下进行体能训练,整齐的脚步声和呼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是两周探索成果最鲜活的证明。
杨帆站在二层了望塔上,手里捏着一张画满标记的地图。地图上,以据点为中心的5公里范围内,密密麻麻标注着“废弃汽修厂(获扳手、千斤顶)”“罐头厂仓库(余30罐肉类)”“变电站(取2个能源核心)”等字样,红色圆圈圈出的安全区域,比两周前扩大了整整三倍。他低头看向广场,嘴角扬起一抹难得的轻松——这两周的奔波,终于让据点从“勉强立足”变成了“稳步发展”。
“杨队,人都到齐了,总结会可以开始了。”李娜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杨帆收起地图,顺着铁梯爬下了望塔,走向临时搭建的会议棚。棚内已经坐满了核心队员和新成员代表,老陈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资源分布草图,李工则抱着一个改装到一半的弩机,时不时用铅笔在图纸上标注着什么。
杨帆走到棚中央,清了清嗓子:“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是要对这两周的周边探索做个总结,同时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先说说成果——”他指向老陈画的草图,“我们完成了5公里内城区和工业区的全面排查,共清理丧尸127只,获取金属材料1.2吨、能源核心5个,还有汽修工具、医疗包等物资若干,基本满足了据点现阶段的建设需求。”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新成员里的年轻女孩林晓怯生生地举起手:“要是没有这些材料,我们上周的围墙加固根本完不成,谢谢杨队和各位前辈。”林晓是一周前被巡逻队救下的护士,如今负责据点的医疗站,她的话引来一片附和——这两周收编的11名新成员,有汽修工、电工,还有像林晓这样的医护人员,不仅充实了人力,更补上了据点的技能短板。
“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杨帆摆了摆手,话锋转向自身,“另外,我自己的体能也有了明显提升——上周在汽修厂和变异丧尸对抗时,明显感觉力量和反应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应该是长期高强度行动和规律饮食带来的进化。这也证明,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强。”
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在场的人都振奋起来。赵刚忍不住接话:“杨队现在一拳能打穿丧尸的头骨,我们可得抓紧训练,不然都跟不上节奏了!”棚内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
笑闹过后,杨帆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成果值得肯定,但不能满足。接下来,我们要把探索范围从5公里扩展到10公里,核心目标是李工提到的‘精密配件厂’。”他看向李工,示意他补充。
李工立刻站起身,举起手里的弩机:“这把改装弩的弹仓设计已经完成,但缺少高强度的弹簧和精密齿轮,没法批量生产。那个配件厂是战前的军工配套厂,只要能找到仓库,不仅能解决弩机的问题,还能拿到制造喷火器阀门、发电机零件的材料——甚至有可能找到未拆封的军工级钢材。”
“为了拿下配件厂,我们需要分三步走。”杨帆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圈出一个位于东南方向的红点,“第一步,组建专项探索队,由赵刚带队,挑选10名体能好、有战斗经验的队员,明天先去配件厂外围侦查,摸清丧尸分布和建筑结构,重点确认仓库位置。”
“第二步,武器和防御同步推进。”他转向老陈和李工,“李工带领工棚的人,利用现有材料先做出3把弹仓弩,装备侦查队;老陈负责加固据点东侧和北侧的围墙,把陷阱范围向外扩展20米,同时清点现有物资,列出需要从配件厂获取的清单。”
“第三步,做好新成员的整合。”杨帆的目光扫过新成员代表,“林晓继续负责医疗站,培训2名新成员学习基础急救;汽修工老王带领两个人检修我们找到的那辆皮卡车,争取下周能投入使用,方便运输物资。”
一连串的安排条理清晰,在场的人都迅速记下自己的任务。新成员老王搓了搓手,激动地说:“那辆皮卡的发动机问题不大,只要能找到合适的滤芯,我保证能让它跑起来!”“配件厂的仓库里很可能有汽车配件,侦查队会重点留意。”杨帆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会议进行到尾声,老周突然举手:“杨队,还有个情况需要汇报——昨天巡逻队在8公里外的废弃加油站发现了陌生足迹,不是我们的人,也不像是普通拾荒者的,脚印很深,应该是携带了重物,而且方向正好对着配件厂。”
这句话瞬间让棚内的气氛紧张起来。杨帆的眉头皱了起来:“足迹有多少?有没有发现标记?”“大概三到四个人的足迹,现场没有发现标记,但加油站的墙上有被刀刻过的痕迹,像是某种符号。”老周回答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