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青峰岭的轮廓在乳白的氤氲中若隐若现。杨帆踩着沾着露水的杂草,刚走到西侧的防御工事旁,就听见了望塔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首领!西北方向!是咱们的人!”
他抬手遮住晨光望去,只见远处的土路上扬起一道长长的灰线,三匹快马正冲破薄雾疾驰而来。领头那匹枣红色的马格外醒目,马背上的人影穿着青峰岭标志性的牛皮甲,即使隔着几十米,杨帆也一眼认出了那利落的短发——是李娜。
“加快速度!”杨帆转身对身旁的护卫吩咐道,脚步已经率先朝着山下的关卡走去。昨天刚结束对南侧山谷的清剿,带回了一批过冬的柴火和野物,队伍里不少人还带着疲惫,李娜此刻归来,比他预计的足足早了三天。
马蹄声越来越近,泥土飞溅中,李娜猛地勒住缰绳,枣红马前蹄腾空发出一声长嘶。她利落地下马,铠甲上还沾着未清理的泥点,左臂的甲片有一道明显的划痕,显然这一路并不顺遂。
“首领。”李娜抬手抹去额头的汗珠,声音带着长途奔袭后的沙哑,却依旧沉稳,“磐石城一行,幸不辱命。”杨帆目光扫过她身后的两个护卫,两人腰间的水囊已经空了,脸色也有些苍白,显然是一路未曾停歇。“先去伙房喝点热粥,让医官看看伤。”他先对护卫吩咐道,才转向李娜,“这边走,慢慢说。”
两人沿着防御工事的台阶往上走,晨风吹散了些许雾气,露出青石垒砌的墙体上新刷的桐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是上周刚完成的加固工程,也是李娜出发前,杨帆着重交代要推进的事。“磐石城比传闻中更严密。”李娜边走边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外围三层铁丝网,每层都缠着浸了桐油的麻绳,城墙上的箭楼间距不超过二十米,值守的士兵每刻钟换岗一次,警惕性很高。”
杨帆点点头,这些细节和他从其他幸存者口中听到的大致吻合,但李娜描述得更为具体。“石雄见你了?”他问。“见了,在他的城主府。”李娜的语气里多了几分复杂,“那人看着五十上下,身材魁梧,左手食指少了一截,说话声音像闷雷。他对咱们青峰岭的情况似乎很了解,甚至问起了上次咱们伏击黑风寨的战术。”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议事厅。刚进门,负责后勤的陈默就端着两杯热茶进来,看到李娜先是一愣,随即笑着道:“李队长回来得正好,库房里刚熏好的腊肉,晚上给你加菜。”
李娜笑着道谢,等陈默出去后,才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裹的硬物,层层打开后,露出一封封缄严密的书信。信封是粗糙的麻纸做的,封口处盖着一个朱红色的印记,隐约能看清是“石”字的纹样。“这是石雄让我转交给你的信。”李娜将书信递过去,“他说,有些事在信里说得更清楚,也显得有诚意。”
杨帆接过书信,指尖能感觉到麻纸的粗糙质感,信封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和一丝尘土的气息。他没有立刻拆开,而是先打量了片刻——石雄此举确实耐人寻味,以他磐石城首领的身份,让使者口头转达似乎更符合常态,特意手书一封,要么是极度重视,要么是另有所图。“你在磐石城待了几天?除了见石雄,还接触到了其他人吗?”杨帆将书信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上一章结束时,他刚处理完青峰岭内部的人事调整,把几个新人安排到了防御队,此刻面对来自外部势力的消息,他下意识地多了几分谨慎。
“待了三天。”李娜喝了口热茶,语气渐渐放松下来,“第二天见的石雄,前一天和后一天都在城里闲逛,说是让我熟悉环境,其实更像监视。磐石城的规矩很严,不准随意进出,城里的幸存者分成了三六九等,穿铠甲的士兵地位最高,其次是工匠和商人,最底层的是那些只能靠打杂换口吃的人。”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还看到了其他势力的人,听守城的士兵说,最近陆续有周边的幸存者营地收到了邀请,都是去参加什么‘区域幸存者峰会’。石雄在信里应该会细说这事。”
杨帆这才拿起书信,拆开了封口。信纸同样是粗糙的麻纸,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笔画刚硬,带着一股军人的硬朗气。“杨帆首领台鉴:久闻青峰岭之名,尤以伏击黑风寨、收拢流民之事,见其章法,知首领非池中之物。今值乱世,四方动荡,我磐石城忝为区域表率,欲于下月初三举办区域幸存者峰会,邀周边大小营地共商事宜,以期定秩序、分资源、御外敌。念及青峰岭近年发展之速,特遣李娜队长送函,盼首领拨冗莅临。若愿前往,可带随从三人,磐石城当扫榻相迎。石雄手书。”
短短几行字,语气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杨帆反复读了两遍,目光落在“定秩序、分资源”六个字上,眼神渐渐深邃。乱世之中,所谓的“秩序”从来都是强者制定的,石雄突然牵头办这个峰会,恐怕不只是为了“共商事宜”那么简单。“区域幸存者峰会……”杨帆指尖划过“石雄”的署名,缓缓开口,“他倒是敢想,就不怕引火烧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