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的轮胎碾过据点大门的铁板时,发出“哐当”一声闷响,惊飞了檐下筑巢的麻雀。杨帆跳下车的瞬间,右脚踝传来一阵刺痛——上一章抢消防桶时被碎石划破的伤口,在颠簸中又渗出血来,把裤脚黏在了皮肤上。“先处理伤口。”老周跟在后面下来,手里还提着那个沉甸甸的蓝色消防桶,桶壁上沾着未干的火星灼痕。刚才的突围算不上惊险,却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赵猛背上的喷火器枪管还留着余温,孙磊的砍刀上沾着几根焦黑的兽毛。
李工已经在仓库门口等得急了,见他们回来,第一时间扑向货车后厢的喷火器:“没坏吧?我就说不能在窄路用,差点把枪管烧变形。”他摸着枪管上的灼痕,眉头拧成了疙瘩,转身就往工具间走,“得重新加固枪管,不然下次准出问题。”
杨帆没拦他,只是望着据点里的景象,眉头渐渐皱起。不过半天工夫,原本还算整齐的空地已经乱了套:几个年轻小伙蹲在墙角打牌,身边扔着空罐头盒;张婶种在墙角的小白菜被踩倒了一片,没人打理;西侧的防御工事缺口处,堆着几捆铁丝,却不见有人去修补——上一章出发前叮嘱过留守的人加固,显然没人放在心上。“这哪是据点,跟菜市场似的。”老王把车停稳,擦了把额头的汗,语气里带着火气,“昨天我就见有人偷拿仓库里的压缩饼干,说了两句还跟我急眼。”
杨帆的目光落在空地上争执的两个人身上,是负责物资登记的小林和留守的阿强。小林手里攥着账本,脸涨得通红:“每人每天两包饼干是规矩,你今天已经拿第三包了,必须登记!”阿强梗着脖子反驳:“我力气大,昨天搬物资累坏了,多吃一包怎么了?难道让我饿死?”
周围围了几个看热闹的人,没人上前劝解,反而有人跟着起哄:“就是,物资堆着也是堆着,凭什么不能多拿?”杨帆走过去,脚步声不算重,却让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他没看阿强,只是接过小林手里的账本翻了翻,首页的“物资登记细则”还是上一章他手写的,此刻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后面的登记栏空了大半。“昨天谁搬物资了?”杨帆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人群里走出三个汉子,其中就有阿强。“搬了三箱罐头,两桶水。”阿强的声音小了些,眼神却还带着不服气。“老王,”杨帆回头喊了一声,“仓库里的备用罐头少了多少?”
老王立刻跑进去清点,回来时手里拿着个空纸箱:“少了五罐,都是昨天刚搬进来的。”阿强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杨帆打断:“物资是所有人的,不是谁力气大就能多拿。搬物资辛苦,可以记工分,换额外的补给,但偷拿不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从今天起,这事儿得改改了。”
他让小林把所有人召集到空地上,自己则走进临时办公室——那是间废弃的值班室,里面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两把椅子。李工、老王、老周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桌上放着一张画满线条的白纸,是老周昨晚画的据点布局图。“刚才的事你们也看见了。”杨帆坐下,把受伤的脚踝搭在另一把椅子上,“咱们现在有二十多个人,光靠自觉根本不行。上一章去医院找抗生素,要是留守的人把物资偷光了,咱们回来喝西北风?必须立规矩,分小组,各司其职。”
老周率先点头,指着图纸上的防御工事:“我早想说了,西侧的缺口再不补,下次变异生物一来,一冲就破。得专门设个防御组,排班巡逻,加固工事,还要维护武器——那三把喷火器,没人天天检查可不行。”“生产也得抓。”李工推了推眼镜,手里转着扳手,“张婶种的菜不够吃,仓库里的工具堆着生锈,不如组个生产组,一边种地,一边修修补补。我能教他们造点简单的农具,再把废弃的零件攒一攒,说不定能做个浇水的水泵。”
老王摩挲着下巴,补充道:“还有医疗,上次小张发烧,差点没人会处理。得有个医疗组,整理药品,教大家点急救知识,万一有人受伤了,也不用等着杨帆回来。”
三人的话正好说到了杨帆心坎里。他拿起笔,在白纸上划了三道横线,分别写上“生产组”“防御组”“医疗组”:“生产组管种植和制造,张婶懂种地,李工负责制造,组长让张婶当,李工当技术指导;防御组由老周负责,赵猛、孙磊他们力气大,都归你管,重点守东西两个大门,喷火器和砍刀统一由你调配;医疗组……”他想了想,目光落在刚走进来的小林身上。小林以前是护士,上一章搜物资时她还认出了不少过期的抗生素:“小林,医疗组归你,仓库里的药品你重新整理一遍,挑能用的分类放好,再给每个人做个简单的体检。”
小林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我能行!就是药品太少了,上次找的抗生素只剩三盒,还都是快过期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