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灰蒙蒙的天际时,了望塔上的警戒灯还亮着微弱的红光。陈默裹紧沾满油污的工装外套,手指在雷达显示屏上反复摩挲——那道新出现的绿点格外刺眼,不是零星游荡的变异体,而是带着规律移动轨迹的人类信号,而且一来就是两个。
“杨哥,确认了!”他抓起对讲机,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南边小河湾方向,还有西边乱石岗,各有一支队伍,人数都在十到十五人左右,装备看起来是常规枪械,没有重武器。”
帐篷里,杨帆刚把昨天整理好的物资清单叠好,听见对讲机里的声音,指尖顿了顿。他抬头看向帐篷外,风卷着沙砾打在帆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上周夜里变异体撞门的动静。上一章里,北边黑松林据点的人刚走,对方带着半袋发霉的面粉和三盒抗生素,换来的是他们据点摸索出的“变异体弱点图谱”——那时他就隐约觉得,周边这些零散的幸存者据点,早晚会因为同一个威胁凑到一起。
“让前哨别紧张,按待客的规矩来。”杨帆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战术背心,扣扣子的动作有条不紊,“告诉对方,我们知道他们的来意,要是想谈结盟,就让负责人单独过来,队伍留在外围警戒区,武器暂时交由我们保管,会谈结束原封不动还回去。”
陈默在对讲机那头应了声,挂断后,杨帆走到帐篷角落的地图前。那张用防水布手绘的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最近三个月出现的变异体活动区域:黑松林北边的废弃工厂成了“腐蚀蠕虫”的巢穴,小河湾下游的水坝附近常有“迅捷兽”出没,乱石岗更危险,上个月有队伍在那里遇到了能喷射酸液的“刺甲兽”。每个据点的生存范围都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就像被潮水围困的孤岛,结盟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杨哥,小河湾的人到了。”负责接待的李锐掀开帐篷帘,带进一股寒气,“领头的是个叫赵山河的,四十来岁,胳膊上有个刀疤,说话挺直,没绕弯子,一上来就问能不能共享咱们的净水过滤技术。”
杨帆点点头,刚要起身,又听见李锐补充:“乱石岗的队伍也快到了,领头的是个女的,叫周岚,听说以前是武警,队伍里的人都听她的,刚才在警戒区还帮咱们哨兵解决了一只偷偷摸过来的‘影鼠’。”
这倒是有点意思。杨帆嘴角勾了勾,上一章黑松林的张磊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商人,如今来的两个负责人,一个直爽,一个干练,三方性格迥异,会谈恐怕不会太顺利,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一个明确的规则把大家绑在一起。
“把会谈地点设在仓库区的大厂房里。”杨帆拿起桌上的钢笔,在地图上圈出“区域生存联盟”几个字,“让后勤组准备三壶热水,再拿点压缩饼干,别让人家觉得咱们小气。另外,让警戒队把厂房周围的警戒范围扩大两倍,昨天夜里西边发现了‘刺甲兽’的踪迹,别出意外。”
李锐刚走,帐篷帘又被掀开,黑松林据点的张磊提着一个布包走进来,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杨老弟,你这消息够灵通的啊,我刚听说小河湾和乱石岗的人也来了。”他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包消炎药和一把磨得锃亮的砍刀,“这是我昨天回去后,从据点里凑出来的‘诚意’,咱们昨天谈的结盟,我回去跟兄弟们一合计,都觉得可行,就是……”
他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就是怕人多了,规矩不好定。你也知道,咱们这些据点,都是在刀尖上过日子,谁也不服谁,到时候要是因为一点物资闹起来,反而不如现在各自为战。”
杨帆拿起桌上的热水壶,给张磊倒了杯热水,推到他面前:“张哥,你担心的,也是我想解决的。这次把三方负责人都叫来,就是想把规矩说清楚,省得以后出乱子。”他把那张画着“区域生存联盟”的纸推过去,“你看,我大概想了三条核心规则:第一,资源共享,咱们手里有净水技术,小河湾有渔获,乱石岗有矿石,互通有无,总比各自守着一点家底等死强;第二,互助防御,不管哪个据点遇到变异体围攻,其他两方必须出兵支援,要是见死不救,以后就别想从联盟里拿到任何好处;第三,共同探索,咱们三个据点周围的安全区域越来越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找到更安全的地方,比如上个月发现的那个废弃军事基地,单个据点去,就是送命,联合起来,说不定能拿下。”
张磊盯着纸上的字,手指在“资源共享”几个字上反复摩挲,眉头渐渐舒展开:“你这想法,倒是比我想的周全。就是……这联盟,谁来牵头?总不能三个据点各说各的,到时候遇到事儿,互相推诿,反而误了大事。”
杨帆刚要开口,帐篷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李锐的声音再次响起:“杨哥,赵山河和周岚都到了,就在厂房里等着。”
三人起身往仓库区走,沿途能看到据点里的人都在忙碌:几个年轻人在加固围栏,把削尖的钢管一根根钉进土里;后勤组的人在分拣昨天收集的野菜,挑出有毒的种类;还有几个孩子围着一个老兵,听他讲怎么分辨变异体的脚印。杨帆看着这一幕,心里更坚定了结盟的想法——这些人,都是想好好活下去的,只要有明确的规则,就一定能拧成一股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