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仓库厂房的锈铁屋顶,杨帆就听见外面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周岚,她总比约定时间早到半个时辰,手里还攥着半截从矿场附近折来的枯枝,枝桠上沾着的晨露正顺着指缝往下滴。
“矿场方向没异常,就是‘影鼠’的动静比昨天小了点,估计在窝里囤食。”她把枯枝扔在墙角,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防水布地图,昨天画的“区域生存联盟”字样旁,已经多了几处用炭笔标注的问号,“不过侦查队说,矿场深处好像有金属碰撞声,不确定是设备残骸还是别的。”
杨帆刚把装着炭笔的铁皮盒推到桌中间,帐篷帘就被风掀起,赵山河的大嗓门先一步飘进来:“杨老弟,可算赶上了!昨天回去跟兄弟们说联盟的事,个个都想跟着去矿场,我拦了半天才把人按住,就等今天把规矩定死,咱们好放心干活!”他身后跟着张磊,手里抱着个鼓囊囊的粗布包,打开一看,是几本用麻线装订的笔记本,纸页边缘都磨得起了毛。
“这是咱们黑松林的物资账册,从上个月开始记的,虽然不全,但粮食、药品、武器都标了数。”张磊把账册放在桌上,手指在“野菜储备”那页停了停,“昨天跟你说的那批发霉面粉,已经筛干净晒过了,能凑出二十斤,要是联盟需要,随时能运过来。”
杨帆刚要开口,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车轮滚动的声音,李锐快步走进来,语气带着几分意外:“杨哥,柳树坡据点的人来了,领头的叫钱明,说是昨天听说咱们要定联盟规则,连夜赶过来的,还带了两辆装满草药的板车。”
这话让厂房里的人都愣了愣——上一章里只提了黑松林、小河湾、乱石岗三方,柳树坡的突然出现,倒像是给刚萌芽的联盟添了块重要的拼图。杨帆起身往外走,就看见晨光里站着个穿灰布长衫的男人,四十岁上下,戴着副用铁丝固定的断腿眼镜,手里正拿着个小本子记录着什么,身后两辆板车上,捆扎整齐的草药散发着淡淡的苦味。
“杨负责人,久仰。”钱明迎上来,伸手时能看见指节上沾着的药汁,“我是柳树坡据点的钱明,咱们据点就二十来号人,大多是以前药圃的工人,别的没有,草药和种植技术还算拿得出手。昨天听路过的商队说你们在定联盟规则,连夜就赶来了,想着要是能加入,也能给大家多添份活下去的保障。”
杨帆握着他的手,指腹触到对方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侍弄草药磨出来的,在末世里,懂草药的人比拿着枪的人更难能可贵。“钱哥能来,咱们联盟才算真的周全。”他把人往厂房里引,“正好规则还没定完,你要是有想法,尽管说。”
等钱明坐下,杨帆先把昨天跟三人谈的内容捋了一遍:“目前咱们暂定,前期由我们据点牵头,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警戒雷达能监测变异体动向,还有锻造坊能修补武器,后续每个据点根据贡献度拿投票权,重大决策得超过半数同意才能执行。”他指了指地图上的警戒范围,“比如要不要打废弃矿场,或者要不要迁移据点,都得四方投票,避免一家独大。”
赵山河刚要点头,钱明忽然推了推眼镜,翻开手里的笔记本:“杨负责人,我补充个想法——咱们得建个物资登记制度。每个据点每月初五报一次库存,不光是粮食、药品,就连矿石、草药这种原材料也得记清楚,这样调配的时候才不会乱。比如我们柳树坡有草药,要是小河湾缺治外伤的药,就能直接调过去,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互相打听,耽误时间。”
他顿了顿,又指着账本上的“损耗”一栏:“而且登记的时候得写清楚损耗原因,比如粮食是发霉了还是被变异体毁了,这样能知道哪个据点的储存条件差,联盟还能帮忙改进。就像咱们种草药,得知道哪片地缺水、哪片地有虫,才能对症下药不是?”
这话让张磊眼睛一亮:“钱哥这想法好!我们黑松林上个月就因为没算准粮食损耗,差点断了顿,要是早有登记制度,就能提前跟别的据点借点,也不用饿肚子了。”
周岚一直没说话,这时忽然放下手里的匕首,刀刃上还沾着刚磨出的银亮碎屑:“物资登记得配着监督来,不然有人藏私怎么办?我提议,每个据点派一个人组成‘物资组’,每月报库存的时候,物资组得去各据点核查,确认账实相符。咱们乱石岗有两个以前是仓库管理员的兄弟,心细,能当这个监督。”
杨帆把“物资登记+三方监督”几个字写在防水布上,炭笔划过布料的声音在安静的厂房里格外清晰:“就按钱哥和周姐说的来,物资组由四方各出一人,每月初五核查,核查结果要贴在各据点的公告栏上,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这样也能避免闲话。”
刚定完物资制度,赵山河忽然拍了下桌子:“还有支援的事!昨天说遇到变异体要出兵,可咱们据点大小不一样,我小河湾就十二个人,要是乱石岗遇到二十只‘刺甲兽’,我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派过去,留着老弱妇孺等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