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写的?”
赵天柱的声音有些发沉。林清庭喝了口茶,慢悠悠道:“我儿子,插队七年,刚回来。”
赵天柱愣了愣,随即笑出声:“后生可畏!比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看得明白。”当即让秘书王芳馨去请林雨潇。
下午三点,林雨潇走进农贸委大楼,手心微微出汗,但眼神很坚定。
赵天柱的办公室陈设简单,墙上挂着全国农业地图,密密麻麻的红点标注着缺粮县。
“小林同志,你说说,这生产关系怎么就限制生产力了?”赵天柱开门见山。
林雨潇深吸一口气,从陕北的例子说起:“赵主任,我插队的村,土地是集体的,种子是集体的,可社员心里没底气。你想,种多了归公,种少了挨骂,谁还愿意多下力气?去年我试着让社员承包菜地,交够集体的,剩下自己卖,结果冬天大家都吃上了新鲜菜,还攒下了零花钱,这就是生产关系顺了,生产力自然就上来了。”
他越说越从容,把方案里的观点一一展开:干部要从“抓斗争”转成“抓经济”,得选懂农活、会经营的人;
政策要放开多种经营,让山地种果树、池塘养鱼,农产品能自由买卖;
分配要打破“大锅饭”,按产量、按贡献算收入,让多劳者多得。
“现在农村像一潭死水,不是农民懒,是政策捆住了他们的手。”林雨潇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
林清庭坐在一旁,手心捏着汗,生怕儿子话说得太尖锐。没想到赵天柱听完,突然拍了桌子:“说得好!我们天天喊农业发展,喊了十几年,不如你一个插队青年看得透彻。”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你看这成片的缺粮县,再不变革,真要出大问题。”
当天傍晚,赵天柱在办公室里拍板:“小林同志,这份方案和提纲我留下了。农贸委下周要组织调查组去各地调研,你作为特派专员跟着去,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落实到实地调查里。”
走出农贸委大楼时,夕阳正染红天际。林清庭拍着儿子的肩膀:“你这担子,可不轻啊。”
林雨潇望着远处的炊烟,想起陕北村里那些盼着吃饱饭的老乡,轻声说:“爸,只要能让地里多打粮,让农民多挣钱,再重的担子也挑得动。”
寒风里,他的身影挺得笔直,像一株迎着风雪生长的白杨树,而那份凝聚着心血的方案,正悄然酝酿着一场即将席卷中国农村的风雷。
喜欢拓梦者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拓梦者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