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议论声。有人说:“可是有些老党员思想转不过弯来,还在坚持过去的老办法,担心搞包产到户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李建国摆了摆手:“思想问题要慢慢做工作。我们可以组织各乡镇干部去北坡村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看看改革带来的变化。另外,苏奕辰同志在北坡村的工作做得很扎实,他是农大毕业的,懂技术,又能跟农民打成一片,我建议让他牵头,成立全县农村改革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乡镇的试点工作。”
大家纷纷点头同意。散会后,李建国把苏奕辰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杯水:“奕辰同志,县里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你,你有没有信心?”
苏奕辰接过水杯,掌心有些发热:“李书记,我有信心!北坡村的实践已经证明,包产到户是符合农村实际的。接下来,我会带领指导小组,深入各乡镇,了解农民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在离北坡村几十里地的南河村,村民们正聚在村头的打谷场上,议论着北坡村的事。
村支书杨鹏飞蹲在地上,抽着旱烟,眉头紧锁。村民李大柱凑过来:“杨书记,你说咱村啥时候也能搞包产到户啊?你看北坡村,今年收了那么多粮食,人家都能吃饱饭了,咱还得靠救济粮过日子。”
老杨叹了口气:“大柱,我也想啊!可县里还没下文,我也不敢擅自做主。万一出了问题,我可担不起责任。”
“怕啥?”
另一个村民说,“北坡村不就是试点吗?他们能搞,咱为啥不能?去年咱村的地,因为没人好好种,荒了一大半,要是分到各家,肯定有人好好种。”
老杨没说话,心里却泛起了嘀咕。他知道,村民们早就对生产队的模式不满了,出工不出力,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低,很多人家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北坡村的丰收,像是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在村民们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几天后,县里组织各乡镇干部去北坡村参观。南河村的干部们跟着队伍,走进北坡村的田野,看到金黄的玉米、饱满的谷穗,又走进村民家里,看到粮囤堆得满满的,猪圈里的猪膘肥体壮,鸡窝里的鸡蛋还带着温度。
李大柱跟着村干部一起去的,他站在周天阁家的粮囤前,伸手摸了摸谷子,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腊肉,眼睛都直了:“周大伯,您家这日子,真是过到蜜罐里了!”
周天阁笑着说:“大柱,只要你们村也搞包产到户,好好种地,用不了一年,你们家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种地是个实在活,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李大柱点点头,心里像是有了主意。回到南河村,他就组织了几个村民,找到老杨:“杨书记,我们都去北坡村看过了,人家的日子过得多好!我们也想搞包产到户,您就跟县里申请下,让咱村也成为试点吧!”
老杨看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心里的顾虑渐渐少了。他想起在北坡村看到的景象,想起苏奕辰说的“农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终于下定决心:“行,我这就给乡里打电话,申请成为试点村!”
喜欢拓梦者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拓梦者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