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方舟到南岭公社乡企办公室上任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位从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下来的年轻人,充满了干劲和想法。
他深知,仅仅依靠农业,南岭的农民很难真正富起来。要想让南岭彻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任伊始,陆方舟并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先找到了乡企办公室主任柳婉叶。柳婉叶是土生土长的南岭人,在乡企办工作了十几年,对南岭的情况了如指掌,只是近年来乡企办的工作一直没什么起色,她也有些心灰意冷。
陆方舟诚恳地向柳婉叶请教,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柳主任,我知道南岭乡企的底子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对路子,一定能搞起来。以后的工作,还请您多多支持和帮助。”
柳婉叶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和真诚的年轻人,心中的那点消极情绪渐渐消散了。她点了点头:“陆主任,你放心,只要是为了南岭好,我一定全力配合你。”
得到柳婉叶的支持后,陆方舟便带着乡企办的雷雨生、肖远山这两个年轻人,深入到南岭公社的各个大队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走遍了南岭的山山水水,走访了上百户农民家庭,与村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以及普通群众促膝长谈。
他们了解到,南岭公社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上有取之不尽的木材和山野菜,还有品质优良的水果;
当地的妇女大多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和缝纫;
此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缺乏人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白天,他们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奔波在大队小队;晚上,他们就在临时住处整理调查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思路。
陆方舟常常一个人坐在灯下,对着地图和笔记本发呆,思考着如何将南岭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陆方舟心中关于南岭乡企发展的基本思路逐渐清晰、成熟。
他回到乡企办公室,闭门谢客,开始撰写那份凝聚了他心血和期望的《南岭公社乡镇企业创办工作方案》。
这份方案内容详实,体系完整,涵盖了创办乡镇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指导思想上,方案明确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多产业、多层次、多形式的乡镇企业发展格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南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方案设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的目标。
近期目标(1-2年):重点创办几个投资小、见效快、技术要求不高的企业,如砖厂、木材加工厂、刺绣厂,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积累发展资金。
中期目标(3-5年):在巩固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创办家具厂、服装厂、水果罐头厂等,形成初步的产业链,使乡镇企业成为南岭公社的支柱产业之一。
远期目标(5-10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山野菜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项目,打造具有南岭特色的品牌。
在具体项目规划上,方案对每个拟创办的工厂都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规划:
- 砖厂:利用本地丰富的黏土资源,投资少见效快。主要满足本公社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需求,解决农村盖房用砖难的问题。
- 木材加工厂:依托本地林海资源,初期生产包装箱、简单的建筑木料等初级产品,积累经验和资金后,再向精加工发展。
- 刺绣厂:充分利用当地妇女擅长刺绣的传统手艺,从简单的绣品加工做起,逐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装饰品。
- 家具厂:在木材加工厂的基础上发展,利用本地木材生产款式新颖、价格实惠的家具,供应县内外市场。
- 服装厂:引进简单的缝纫设备,承接县内外服装企业的来料加工业务,解决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
- 水果罐头厂和山野菜加工厂:这是方案中的亮点。方案提出,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本地盛产的山楂、苹果、梨以及各种山野菜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避免农产品积压和滞销。
为了实现这些宏伟的蓝图,陆方舟在方案中对筹资、基础设备、厂房建设、人员组织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 筹资方面:方案提出了“政府引导、集体投入、群众集资、能人带动、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六位一体的筹资模式。特别是鼓励公社内的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 基础设备和厂房建设:方案建议,初期可利用公社内闲置的校舍、仓库等进行改造,以节省成本。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改善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