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的参观热潮尚未褪去,谷城县农村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紧锣密鼓地铺开。
按照林雨潇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县委筛选出三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平原地貌、交通便利的清溪乡,靠近山区、林地资源丰富的石门镇,以及毗邻县城、农户市场化意识较强的柳溪镇,作为首批改革试点。
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的第五天,林雨潇带领农村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分赴三个试点乡镇召开动员大会。
第一站便是清溪乡,乡政府的大院内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原本只能容纳百人的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窗外还围站着不少踮脚张望的群众。
“乡亲们,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跟大伙实打实聊聊合作经济的事儿。”
林雨潇站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没有拿讲话稿,语气亲切得像拉家常,“南岭的乡亲以前跟咱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可自从搞了土地集中经营,规模化种粮、办起加工厂,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买了农机,孩子们上学的学费都不用愁了。”
他随手指向台下跟着前来分享经验的南岭村支书窦洛殿:“老窦,你跟大伙说说,你们村现在一亩地能挣多少?”
窦支书站起身,黝黑的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回林县长,以前单家独户种水稻,一亩地除去种子、化肥钱,也就剩三百来块。现在合作社统一耕种、统一收购,还能卖到加工厂做精米,一亩地纯利润能到一千二,要是赶上好年景,还能更高!”
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村民脸上露出了心动的神情。清溪乡党委书记赵建国趁热打铁:“乡亲们,林县长把南岭的好经验带到咱们清溪,这是天大的机遇。县委已经说了,试点期间,合作社的启动资金由县财政贴息贷款,还会派农技专家全程指导,大家要是有顾虑,咱们可以先小范围试点,觉得好再扩大规模。”
动员大会开得十分顺利,当天就有二十多户村民当场签下了土地流转意向书。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赵建国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县政府。
“林县长,出岔子了!”
赵建国一进门就面露急色,“昨天签字的二十多户村民,今天一大早全反悔了,说不流转土地了。还有不少村民聚集在乡政府门口,说担心土地交出去就收不回来,还说您搞的这一套是‘新瓶装旧酒’,早晚得变回大集体。”
林雨潇正在审阅试点工作方案,闻言眉头一皱:“怎么突然变卦了?是不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肯定是!”
赵建国叹了口气,“我私下打听了一下,是咱们乡退休的老乡长张富贵在背后捣鬼。
他昨天下午挨家挨户串门,说分田到户是中央定的政策,林县长搞土地集中是违背政策,还说合作社就是‘大锅饭’,到时候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最后还是得饿肚子。”
“张富贵?”
林雨潇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此人在清溪乡任职多年,思想保守,去年退休后一直对乡里的新政策指手画脚。“他还说了什么?”
“他还跟村民说,楚老书记都不赞成这事,说这是走回头路,早晚要出问题。”
赵建国补充道,“不少老人听了他的话,就开始动摇了。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村民,经历过人民公社时期,对‘集体经营’有阴影,生怕重蹈覆辙。”
林雨潇沉吟片刻:“群众有顾虑是正常的,毕竟涉及到切身利益。这样,你先回去安抚村民情绪,告诉他们土地流转是自愿的,绝不强迫,而且流转合同上会明确写清楚,土地的承包权还是他们的,想收回来随时可以。我下午就过去,亲自跟村民们解释。”
送走赵建国,王磊端来一杯水:“县长,这肯定是楚老书记在背后授意的。张富贵以前就是楚老书记的老部下,他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公开反对您的工作?”
林雨潇端起水杯,指尖微微用力:“不管是谁在背后推动,我们的核心是把事情做好,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楚老书记他们有顾虑,本质上还是担心改革出问题。我们只要把试点工作做扎实,用成果说话,自然能打消他们的疑虑。”
下午,林雨潇再次来到清溪乡,没有去乡政府,而是直接走进了村民聚集的村口大槐树下。村民们看到县长亲自前来,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林县长,土地流转出去,我们以后靠啥生活啊?”一位老大娘忧心忡忡地问。
“大娘,您放心。”林雨潇耐心解释,“土地流转后,合作社每年会给您支付租金,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就比您自己种地的纯收入还高。而且您还可以到合作社上班,除草、施肥、收割都有工资,一个月下来能挣不少钱,比您自己种地轻松多了。”
“那要是合作社办不下去了,我们的土地还能要回来吗?”另一位中年村民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