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调整腐蚀模型。” 江寻关掉显微镜,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不能只模拟单一环境,要加入水位波动周期,还有微生物的影响参数。” 他抬头看向沈墨心,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同,“之前只想着用数据覆盖所有变量,现在才发现,有些变量只能靠经验去平衡 —— 比如范土的透气性,比如腐蚀环境的微生物种类。”
沈墨心笑了笑,把那截手工蜡模放进密封袋里:“所以才要两个人一起做。你用技术把‘可控’的部分做到极致,我来试着把‘不可控’的部分变得‘可复制’—— 比如调试范土的配方,让它的颗粒分布既有古代的随机性,又能稳定出模;比如找到加速锈层渗透的方法,让现代仿品的锈层也能‘扎进’铜胎里。” 她把密封袋贴在电脑屏幕旁,正好对着江寻刚建好的 “手工误差参数库” 表格,“今天先测蜡料的收缩率吧,我带了三种不同配比的蜂蜡,看看哪种更接近古籍里说的‘冬缩夏胀,盈缩三分’。”
江寻点了点头,拿起温度计走向加热台。阳光正好落在两人之间的长桌上,瓷盘里的范土、试管里的腐蚀液、屏幕上的参数表格,还有那截带着指印的蜡模,在光线下连成一片 —— 像是把两千多年的铸造工艺,和现代的数字技术,慢慢拧成了一股绳。实验室里没有了昨天的争论,只剩下加热台的轻微嗡鸣,还有两人偶尔交流数据的声音,平静却坚定。
喜欢匠心代码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匠心代码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