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推测道:依臣之见,要么曹贼另有图谋,要么北方突发变故,逼得他不得不赶回处理。
太史慈喜道:如此说来,正好给了我们喘息之机。主公可趁此时机收服山越!
子义所言极是!
孙策拍案道:事不宜迟,我这就率军出征!
听闻兄长即将离去,孙权暗自松了口气,当即拱手道:大哥尽管安心出征,建业交给愚弟守护。
孙策仍不放心:若曹贼诈退诱我离城,趁虚来袭,仲谋将如何应对?
见孙权一时语塞,陆逊献策道:可在沿江修筑烽火台。曹军若来,立即点燃示警。
届时闭城固守,飞报主公回援即可。
孙权连连点头:正是此意!
孙策放下心来,高兴地说:很好,就让陆逊留下来帮你守卫建业,你立即着手修建烽火台。
遵命!孙权立即应下。
孙策随即带伤率领半数兵马前去征讨山越叛军。孙权则统领五千余士卒驻守建业,强征民夫昼夜不停地在长江沿岸修筑烽火台。
......
黄河岸边,白马渡口。
数千精锐骑兵正整齐列队登船,准备渡河北上。
这时一名锦衣卫从北岸疾驰而来。
禀报大将军,吕布率领一万步骑兵已行进至邺城以东三十里处。锦衣卫高声汇报。
三十里地,还来得及。曹烁松了口气,挥手道:继续打探消息!
锦衣卫匆匆退下。
大将军,末将一直有个疑问。赵云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您是如何判断出吕布会放弃青州,转而偷袭邺城?
我早已派锦衣卫监视我那愚蠢的弟弟,早就发现他与司马懿暗中往来密切。曹烁目光锐利,司马懿心怀叵测,又出身世家大族,必然怂恿曹丕谋夺大位。
据青州锦衣卫回报,十余日前司马懿曾秘密前往青州与吕布会面。如今吕布穷途末路,必定会铤而走险。我料定他们会勾结在一起,让吕布偷袭邺城助曹丕夺位,以此换取黄河以南各州的割让!
曹烁将自己的推断详细告知赵云。
原来大将军远征在外时,就已经预见到子桓公子会有异心,并早做防备。赵云恍然大悟,又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放任他与司马懿等人勾结?
曹丕若要谋反,除了借助吕布之外,就只能依靠司马懿这些世家势力。曹烁冷笑道,我故意纵容他,就是要引出这些世家大族,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
曹烁眸底掠过一丝讥诮的冷光。
赵云恍然,抚掌叹道:“曹丕竟是诱饵!大将军真正要铲除的,是那些反对他的世家大族!”
曹烁唇角微勾,挥鞭喝道:“渡河!去给我那蠢弟弟送份‘大礼’!”
五千背嵬铁骑踏过湍流,向北疾驰而去。
---
**邺城,曹丕府邸密室。
“杨修,拜见三公子。”
“王凌,拜见三公子。”
“钟毓,拜见三公子。”
……
世家子弟逐一躬身行礼,曹丕颔首回应。环视满座贵客,他眉梢眼角俱是掩不住的志得意满。
太原王氏、弘农杨氏、颍川钟氏……北方豪族尽遣子弟前来,这场面令他暗自慨叹:司马懿当真手段通天,短短半月竟能汇聚如此势力!
“诸位,仲达密信已至——吕布大军距此不足三十里。”曹丕起身,目光灼灼,“有此强援,大事必成!待我执掌曹氏,定废二哥苛政,以仁厚待世家!”
众人轰然称颂,满室皆是谀词。
杨修忽而上前,捧出一卷竹简:“三公子,此物或可助您一臂之力。”
曹丕展开,见封题《九品中正制》,面露疑色:“德祖,这是……”
杨修低声道:“此乃陈群遗作。当年陈氏满门罹难,其子陈泰携此卷托庇于我杨家,望能重见天日。”
这版
=3D=3D=3D=3D=3D=3D
家父深研此选官法,视为治国安邦良策,故命修专程赴邺城献予三公子。
杨修捧起竹简,言辞恳切:望三公子掌权后推行此制,以定天下民心。
堂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九品中正制》的鎏金题签。王凌等世家子弟纷纷附和,盛赞之声不绝于耳。曹丕指节轻叩案几,眼底暗芒闪动——这些世家子弟分明早有预谋。
此法若行,选官权柄尽归世家......绢帛在掌心攥出褶皱,这是要朕与士族共分江山。
他忽然展颜大笑:妙极!此制确乃选贤任能之上策,待孤继位定当全力推行。杨修与王凌交换眼神,众人齐齐拜倒,将曹丕比作尧舜再世。
珠帘忽被掀动,吴质疾步而入:三公子,司马懿急报!吕布军距城东不足十里,日落前必至。
曹丕踢翻案几,厉声道:待夏侯惇兵力尽调城防,尔等即刻率家奴举事,里应外合!
众人领命退去后,曹丕转入内室。卞夫人端坐屏风前,指尖掐入掌心——方才密议尽收耳底。
母亲,曹丕抚剑而笑,失去的权柄,该回到曹氏手中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