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案头躺着胞弟蒯祺的密函——这位孔明姊夫代传孙澎承诺:若取荆襄,至少以一郡相赠。这条件令蒯氏怦然心动,须知他们经营荆州多年,至今未得太守印绶。更妙在那未尽之言:今日郡守,他日州牧!袁本初坐拥四州时,麾下牧守何其风光?即便曹孟德,不也做过刘豫州么?
正当浮想联翩之际,军报骤至:张任竟夤夜点兵,冒雨遁走!
好个闻风而逃的川中狐!蔡瑁蒯越相顾失色。蔡瑁捻着胡须迟疑:可要遣兵追截?
蒯良将茶盏重重一搁:省省吧,那厮传闻是赵云同门。当下军心涣散,追上去不过自取其辱。
蒯越点头附和:“张任离开对我们最有利,他毕竟是来支援荆州的盟军,如今放他们回去,也算我们尽了仁义。”
蔡瓒提议道:“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咱们抓紧派人去联系诸葛亮?”
蔡瑁叹了口气:“大哥说得对,我实在不想继续打仗了,太耗心神。”
蒯氏兄弟深有同感。当初跟随刘表平定荆州时,刘表麾下有黄忠、文聘、刘磐、王威、张允等将领,军力强盛。可短短一年内,刘表去世,黄忠、文聘、甘宁投奔扬州,王威、张允阵亡,刘磐心灰意冷,远走桂阳不问世事。
蔡瑁好不容易招揽到魏延,结果竟被人当面劫走,实在令人无奈。
常言道世家从不缺人才,这话没错,但世家却难觅顶尖之才!
蔡瑁手下虽有数十名普通将领,勉强能维持军队运转,可他们能发挥出数万大军的几成战力?
缺乏一位强势统帅,基层将领互不服气,作战时各自为战。如今张任离去,蔡瑁仅剩三万五千兵马,若能用出两万人的战力,他就该庆幸了。
连日暴雨不仅重创军队士气,更浇灭了蔡瑁心中最后一丝斗志。
此刻,他只需要一个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地退兵。
无论是撤回襄阳还是投降诸葛亮,蔡瑁已彻底厌倦了战争。
这仗根本毫无胜算可言。
建安六年七月下旬。
困守西陵的黄祖突然收到噩耗——
“什么?蔡瑁那 ** 竟带着我的兵投靠了诸葛亮?!”
黄祖呆立原地,久久未能回神。
蔡瑁麾下那一万兵力,是苏飞从江夏带去会合的,那可是黄祖的嫡系部队!
余下两万五千人虽是襄阳世家所募,但黄祖同样出了钱!
否则蔡氏和蒯家怎会自掏腰包替他 ** ?
世上没有几个曹操,更没几个李典。
像李典家族那样倾尽家产为主公 ** 的豪族,终究是凤毛麟角。
孙澎麾下诸将如朱治、陆逊等人,从未自掏腰包为其募兵。
西陵城中,黄祖仅存一万守军,这是他最后的根基。此刻他竟对周瑜水军心生感激——若非这支舰队始终在附近游弋威慑,恐怕当初他早已分兵半数支援苏飞。
局势急转直下。安陆老家族人传来消息:孙澎收编蔡瑁部众后,竟给黄氏宗族送去通牒信函,言明只要黄祖项上人头。若黄祖弃西陵而逃,待孙澎攻破安陆之日,必将血洗黄氏全族!
未及谋划退路,退路已被斩断。
乱世之中,孝道仍为立身之本。若为苟活置百年宗族于不顾,纵使逃到天涯海角,也难逃世人唾弃。
黄祖惶惶不可终日。诸葛亮整编蔡瑁降卒尚需时日,这段等待光阴,对黄祖而言犹如钝刀剜心。
与黄祖的煎熬形成鲜明对比,蔡瑁等人却如释重负。
云梦城内,当这些降将亲眼见到孙澎时,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蔡公深明大义,以将士性命为重,舍个人荣辱,真乃当世豪杰!
黄祖丧心病狂,与我更有杀父之仇。今得蔡公鼎力相助,孙澎不胜欣喜。
但凡追随我孙澎者,绝不让其吃亏。若蔡氏、蒯氏有意海运贸易,尽管参与,我必扫榻相迎!
三言两语间,孙澎便令襄阳众士族心悦诚服,纷纷倒戈。
建安六年七月末,两件惊天大事接连爆发:
其一,追击诸葛亮的蔡瑁大军临阵倒戈,全军归降;
其二,曹操官渡大营被袁绍攻破,仓皇南撤退守许昌。
这向天下人传递出何等信号?
在寻常百姓眼中,答案呼之欲出:
黄祖气数将尽!
曹孟德穷途末路!
黄祖败亡本在预料之中。
官渡之战后,本该占据优势的曹操却在今年遭遇惨败。究其原因,竟是七月间军中粮草耗尽所致。
去年为剿灭刘备,曹操动用了原本储备的军粮。按照计划,本该在今年占据上风。不料袁熙在幽州大捷,为袁绍增添了六千匹战马,使其骑兵规模翻倍。虽然袁军兵力减半,战力却更胜从前。
袁绍麾下将领经验丰富,与蔡瑁部下截然不同。面对曹操的诱敌之策,高干谨慎避战,令曹军无计可施。加之孙澎在江东高价购粮,即便荀彧竭尽全力也无济于事。曹操被迫放弃官渡,退守许昌。
趁势追击的袁绍铁骑势如破竹,很快攻占陈留以北诸县,直逼许昌清君侧。面对危局,曹操召集众臣商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