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传承基地”的鎏金牌匾还沾着晨露,暖厨的铁锅就已经烧得滚烫。李伟系着新补了袖口的围裙——是卓玛妈妈用藏蓝氆氇缝的,针脚里还绣着小小的格桑花——面前的木案上摆着刚采的藏香菌,肥嫩的菌柄沾着泥土,旁边是揉好的青稞面团,泛着自然的米白。“今天教研学团的孩子们做‘藏香菌菇青稞饺’,”他拿起一块面团,手指一捏一揉就成了圆剂子,“皮要薄,馅要足,咬开能流汁才叫地道。”
沈亦舟站在木案另一侧,手里拿着电子秤和食材检测报告,白大褂的袖口挽到小臂,腕间的银质勋章在晨光里闪着细光。“家人们看数据,”他把检测报告对准周小雨的直播镜头,“每100克藏香菌含氨基酸18.7克,比香菇高3倍,搭配青稞面的膳食纤维,孩子吃了易消化,还能增强免疫力。”他顿了顿,推了推眼镜,“我爷爷当年给藏区小学做营养餐,就常用藏香菌,不过是煮在粥里,现在包成饺子,孩子更爱吃。”
直播镜头扫过围在木案旁的研学团孩子,最小的才六岁,正踮着脚够面团,被李伟一把抱到凳子上:“别急,叔叔教你。”弹幕立刻热闹起来。“厨房杀手小琳”秒速留言:“李老师偏心!我上次学擀皮你都没抱我”,后面跟了个委屈的表情包。“加班狗阿凯”接话:“小琳你160斤,李老师抱不动——话说我带的团建队伍已经到乡上了,马上就到,给孩子们带了小礼物!”
小琳立刻回怼:“我那是壮!再说我现在瘦了!”说着发来一张自己的自拍,背景是厨房,案板上摆着歪歪扭扭的饺子,“你看我都能包成这样了,下次去藏区肯定能帮上忙。”李伟笑着把面团塞进孩子手里:“小琳进步不小,不过包青稞饺得用‘挤’的,不用捏褶,像这样——”他手指一动,一个圆鼓鼓的饺子就成型了,“藏区的饺子不用精致,实在就行。”
沈亦舟适时递过一碗调好的馅料:“藏香菌要提前用山泉水泡两小时,切碎后和牦牛肉末按2:1的比例混合,加一勺酥油提香,盐要少放,突出菌菇的鲜。”他指了指旁边的检测仪器,“刚才测过,这批次的藏香菌重金属含量为零,是纯野生的,比人工培育的香十倍。”
“沈老师这是把‘实验室’搬进饺子馅了!”北京“老茶客”粉丝团的团长发来消息,附带一张物流单截图,“我们用粉丝捐的钱买的儿童厨具和高原适应设备,25号从北京发货,28号到西宁,本来3号就能到,结果遇到高原物流安检,今天终于快到了!”周小雨念出这条消息时,刚好拍到一个孩子把馅料抹到脸上,像只小花猫,弹幕里瞬间被“萌化了”刷屏。
刚包好第一盘饺子,扎西骑着摩托车急匆匆赶来,手里举着个收音机:“李老师!沈老师!气象站播报,下午三点有短时强风沙,阵风九级,可能会刮坏保温棚!”沈亦舟立刻掏出手机,打开气象APP,屏幕上跳出红色预警:“15:00-17:00,藏北地区出现强风沙,能见度低于500米,伴有小颗粒扬沙。”
“坏了,孩子们还在茶园里参观呢!”周小雨脸色发白,直播镜头立刻转向茶园——研学团的孩子们正跟着张技术员认茶苗,有的还在给昨天种的茶苗浇水。李伟立刻擦干手:“小雨,你先带孩子们回暖厨,给他们讲勋章和怀表的故事;亦舟,你和张技术员去检查保温棚,看看哪里需要加固;扎西,你去合作社仓库搬帆布和沙袋;我去联系王局长,问问有没有应急物资。”
直播镜头里,众人紧急行动的画面让弹幕瞬间安静,随即涌来各种建议。“老茶客”团长说:“风沙天要把茶苗用透气的无纺布盖住,别用塑料布,会闷坏芽尖!”“加班狗阿凯”发来消息:“我们的团建队伍带着防风帐篷,马上就到,能帮着加固保温棚!”小琳则发来她爸的语音:“藏区风沙要在棚子四周堆沙袋,底部用土压实,帆布要绑成‘之’字形,抗风!”
沈亦舟拿着无纺布赶到茶园时,张技术员已经组织孩子们往暖厨转移。“按粉丝说的做,”沈亦舟指挥道,“用无纺布把茶苗盖起来,每片棚子的四个角用沙袋压住。”他蹲下身,给孩子们示范如何轻拿轻放无纺布:“动作要轻,别碰掉芽尖——这是咱们的希望,要像保护小宝贝一样保护它们。”腕间的勋章随着动作轻晃,他想起爷爷当年在藏区遇到风沙,用羊皮袋护住食材的样子,道理都是一样的:用心守护,才不会辜负。
暖厨里,周小雨正给孩子们讲勋章和怀表的故事,陈姐指着玻璃柜里的老照片:“当年沈爷爷和我爷爷在藏区,遇到比这还大的风沙,是牧民的帐篷保护了他们,现在我们要保护茶苗,就像当年牧民保护他们一样。”一个小男孩举起手:“陈姐,我们能帮忙吗?我们也想保护茶苗!”
“当然能!”李伟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堆小铁锹,“你们帮着给沙袋装土,这也是保护茶苗的功劳。”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跟着卓玛妈妈去合作社的空地上装沙袋,小脸上满是认真。周小雨的直播镜头对准孩子们装沙袋的样子,弹幕里有人发“少年强则国强”,还有人捐了防风设备的钱,备注“给孩子们买防风眼镜和口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