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晚宴的喧嚣与顾言深高调追求带来的涟漪,在沈清月回到她那间堆满设计稿和样品的工作室后,便迅速被一种更为紧迫和具体的现实感所取代。香槟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华尔兹的旋律、还有那些意味深长的目光,都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变得模糊而遥远。眼前的现实是:堆积如山的预售订单数据、与星曜代工厂紧张磨合的生产进度表,以及一个更为宏大且迫在眉睫的战略构想——利用峰会带来的资源跃迁,启动“Moonlight”的高定珠宝线。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早在“Moonlight”凭借“星轨”、“蕨语”等系列在轻奢饰品市场站稳脚跟时,沈清月就已经在思考品牌的未来走向。成系列的量产作品是基石,保证了现金流和品牌认知度,但要想真正提升品牌溢价、构筑坚实的护城河,就必须向金字塔尖的高定领域探索。苏茜那对婚戒的成功定制,更让她看到了市场对独一无二、承载情感的高端珠宝的真实渴求。峰会,则像一股东风,为她打开了通往顶级资源的大门。
她坐在工作台前,台灯的光晕笼罩着几张刚刚收到的、质感厚重的名片。这些名片的主人,是她在峰会晚宴上,经由顾言深引荐或自己主动结识的几位关键人物:一位是专供顶级南洋珍珠和罕见彩宝的瑞士供应商亚洲区代表;一位是拥有百年历史、只为少数几个顶级奢侈品牌服务的意大利金工坊的工艺大师;还有一位是国内顶尖的珐琅工艺非遗传承人。这些资源,在峰会之前,是她难以触及的。
“高定线,必须区别于现有的量产系列,”沈清月用铅笔轻轻敲击着素描本,对坐在对面的李哲和杨薇阐述着她的构想,“它不仅是材质的升级,更是极致工艺、独特设计和专属服务的三位一体。每一件作品,都应该是可传承的艺术品,讲述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更贵’,而是‘无可替代’。”
李哲推了推眼镜,面露一丝忧色:“沈姐,高定意味着极高的单件成本、漫长的制作周期和极小的受众群体。我们的现金流能否支撑前期投入?市场接受度如何验证?”
杨薇则眼睛发亮,充满期待:“但是沈姐,如果能做成,品牌的档次和影响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就像给‘Moonlight’插上了翅膀!”
沈清月点点头,对两人的反应并不意外:“李哲的顾虑很现实,杨薇的展望也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不能贸然全面铺开。我计划采用‘预约制’和‘限量版’相结合的方式,谨慎启动。”
她铺开一张新的草图,上面是她初步构思的高定线雏形——系列名暂定为“溯光”。
“ ‘溯光’,寓意追溯时光中的珍贵瞬间,赋予其永恒的光芒。它包含两个方向:一是完全个性化的‘一对一专属定制’,像苏茜的婚戒那样,深度挖掘客户故事;二是每年推出极少量(比如12件)的‘大师联名限量款’,与刚才提到的那几位工艺大师合作,将传统绝技与现代设计结合,作为品牌标杆性的艺术藏品。”
她看向李哲:“现金流问题,我们可以用预售定金和严格的成本控制来解决。首批只接受极少数预约,确保每一单都有充足的利润空间和制作保障。市场验证,就从我们现有的高端客户和峰会积累的人脉开始试探。”
她又看向杨薇:“设计和技术攻关是核心。小杨,你需要立刻开始深入研究高级珠宝的工艺和材质特性,我会联系那几位大师,争取带你去参观学习的机会。”
战略清晰,分工明确。李哲和杨薇都被沈清月沉稳而富有远见的规划所感染,纷纷点头,斗志昂扬。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月进入了高效的工作状态。她首先给那位瑞士珠宝供应商的代表打了电话,对方显然还记得她在峰会上的表现,态度十分客气。沈清月没有急于询价,而是先请教了关于不同产地珍珠的光泽、硬度特点以及稀有彩宝的投资收藏价值等专业问题,展现出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真诚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对方爽快地答应寄送一些顶级珍珠和宝石的小样供她参考。
与意大利金工坊大师的沟通则更具挑战性。越洋电话里,沈清月用流利的英语阐述了自己对“溯光”系列的理念——希望融合东方美学中的“留白”与“意境”与意大利极致的金属雕刻和镂空工艺。她甚至传去了几张融合了中国山水画意境和现代几何线条的概念草图。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大师略带惊讶和欣赏的声音:“沈小姐,你的想法很有趣,打破了常规。我愿意看看更具体的设计方案。” 这意味着,合作的大门开启了一条缝隙。
最让沈清月感到惊喜的是与那位珐琅工艺非遗传承人的会面。她亲自带着“蕨语”系列的作品和“溯光”的概念稿,拜访了老先生位于城郊的工作室。没有华丽的辞藻,她真诚地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敬意,并提出了能否尝试将微缩珐琅工艺应用于珠宝,描绘出如星云、极光般变幻的抽象图案,以呼应“溯光”追溯光芒的主题。老先生抚摸着“蕨语”上细腻的叶脉雕刻,又看了看沈清月充满灵气的草图,眼中露出欣慰的光芒:“年轻人里,难得有像你这样静得下心、懂得尊重老手艺的。这个想法,可以试试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