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的城郭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雄浑。作为蒙古人统治下的帝都,这里既有草原民族的粗犷豪迈,又融合了汉文化的精致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蒙古贵族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色目商贩操着生硬的汉语叫卖,汉人百姓则大多低头匆匆而行。
李长生一身青布长衫,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他刚从武当山下来,与张三丰的一番论道让他对阴阳变化、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刻心境平和,气息内敛,看上去与寻常读书人并无二致。
“听说了吗?峨眉派的灭绝师太前日在城外一剑斩了三个蒙古兵!”
“嘘!小声点...不过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因为那几个兵痞欺辱汉家女子...”
旁边茶摊上,几个江湖打扮的汉子正低声交谈。李长生脚步未停,神识却已悄然覆盖过去。
“何止峨眉,如今六大门派都在暗中联络,似有大事要发生。”
“是为了那屠龙刀吧?听说那把刀重现江湖,在什么人手里来着?”
“明教!就在明教手里!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李长生在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楼前停下脚步。此处地处繁华,正是打听消息的好去处。他选了二楼一个靠窗的雅座,点了一壶清酒,几样小菜,看似在欣赏街景,实则将整座酒楼的交谈声都纳入耳中。
“...那明教妖人,行事诡异,不拜佛祖不敬君王,如今得了屠龙刀,更是嚣张!”
“张真人前日不是发下话来,要各派克制,勿起争端么?”
“武当派自是超然,可别的门派哪里坐得住?尤其是少林、峨眉,与明教积怨已深...”
李长生慢慢品着酒,心中了然。《倚天屠龙记》的大幕,果然正在徐徐拉开。他想起在武当山上,那位年轻的张真人谈及江湖纷争时眼中的忧虑,此刻更觉那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让开!让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队身着官服的蒙古武士簇拥着一个华服青年走上楼来。那青年约莫二十出头,面色倨傲,腰间佩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
酒楼掌柜连忙迎上,满脸堆笑:“小王爷您来了!雅间早已备好...”
那被称作“小王爷”的青年目光扫过二楼,忽然停在李长生身上,眉头微皱。李长生此刻虽气息内敛,但那份历经数百年沉淀的从容气度,在人群中依然如鹤立鸡群。
“那人是谁?”小王爷问身旁的随从。
随从打量了李长生几眼,低声道:“回小王爷,看着面生,不像朝中官员,也不似寻常商贾。”
小王爷冷哼一声,竟径直向李长生走来:“你是何人?见了本王为何不跪?”
李长生放下酒杯,平静地看着对方。以他如今的修为,早已超脱凡俗礼法,莫说一个蒙古小王爷,便是皇帝亲临,他也无需行礼。但他并不想惹麻烦,只是微微颔首:“山野之人,不识礼数,还望见谅。”
这番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激怒了那小王爷。他自小骄纵,何曾被人如此轻视?当即怒道:“好个山野之人!我看你形迹可疑,定是南边来的奸细!来人,给我拿下!”
两名蒙古武士应声上前,伸手便要抓向李长生肩头。
李长生心中轻叹,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本欲在这大都城中安静观察,却不想麻烦主动找上门来。就在武士的手即将触到他衣衫的刹那,他体内真元微转,一股无形气墙悄然形成。
那两名武士只觉得手仿佛按在了棉花上,力道尽数被化解,脚下更是一个踉跄,险些摔倒。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
小王爷见状更是大怒:“废物!”便要亲自拔刀。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扎牙笃,何事在此喧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袍的年轻公子缓步上楼。这公子容貌俊美,气度雍容,虽也是蒙古贵族打扮,眼神却比那扎牙笃深沉得多。
扎牙笃见到来人,气势顿时矮了三分,悻悻道:“王保保,你怎么来了?这人形迹可疑,我正要盘问。”
李长生心中一动,王保保?这可是汝阳王府的世子,赵敏的兄长,未来元廷的重要将领。没想到今日在这酒楼之上,竟接连遇到两位重要人物。
王保保目光扫过李长生,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这位先生气度不凡,怎会是奸细?扎牙笃,你怕是看错了。”说着向李长生拱手一礼,“在下王保保,家父汝阳王。手下人无礼,冲撞了先生,还望海涵。”
李长生起身还礼:“世子客气了。”心中却暗自警惕。这王保保眼光毒辣,远非扎牙笃那种纨绔子弟可比。
王保保似乎对李长生很感兴趣,竟在他对面坐下:“不知先生高姓大名?从何而来?”
“鄙姓木,草木之木,名常青。”李长生用了化名,“四海为家,游历至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