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那个悄然出现的帖子,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虽然微小,却切实地荡开了一圈涟漪。
李双林密切关注着帖子的动向。回复在缓慢增加,有人表示怀疑,有人吃瓜看戏,但也有一部分人开始理性分析,质疑青云镇镇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这微弱的舆论声量,对于身处绝境的李双林来说,却无异于久旱甘霖。它证明了外部力量已经开始介入,王猛等人试图一手遮天的局面,正在出现松动的迹象。
然而,他也清楚,对方绝不会坐视舆论发酵。果然,不到半天时间,那个帖子下面开始出现大量内容相似、账号崭新的“澄清”回复。
“楼主造谣不要成本吗?李双林挪用公款证据确凿!”
“张镇长是意外死亡,有医院证明,请不要消费死者!”
“王所长秉公执法,是人民的好警察!”
“相信组织,相信政府,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
水军下场了。
这些回复整齐划一,试图用数量淹没最初的质疑声音,将水搅浑。同时,那个帖子在论坛的可见度也开始下降,似乎被限制了流量。
舆论战的第一回合,对方反应迅速,压制力度不小。
李双林并不气馁。如果这点压力都顶不住,那省报和林燕也就徒有虚名了。他相信,这仅仅是试探,真正的报道还在后面。
他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眼前复杂的局面,为自己创造机会。王猛在疯狂寻找U盘,神秘人暗中预警,外部舆论开始发酵……这几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平衡,也带来了浑水摸鱼的可能。
“将计就计……”李双林喃喃自语,目光再次落在那部收到预警短信的老旧手机上。
王猛不是怀疑U盘在他手里,并且急于找到吗?那他何不……给对方一个“找到”的机会?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他要故意露出一个破绽,制造一个U盘似乎藏匿在某处的假象,吸引王猛的注意力和力量,从而为陈静那边的调查,或者为舆论的进一步发酵,创造空间和时间!
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逼真”。他必须让王猛相信,那个破绽是真的,值得他调动资源去争夺。
他仔细复盘了自己所有的行动和可能暴露的线索。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地方——镇政府宿舍!他之前住的那间宿舍!
虽然他搬离时仔细检查并藏好了笔记,但U盘是后来才在张万和办公室找到的。王猛会不会怀疑,他离开宿舍时,已经拿到了U盘,并且将U盘巧妙地藏在了宿舍的某个隐蔽角落?
这完全符合逻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且,搜查一个已经空置的、属于被停职干部的宿舍,对于王猛来说,操作起来远比强行闯入他现在租住的、有房东和其他租客的民居要方便和隐蔽得多!
一个“引蛇出洞”的方案迅速成型。
他需要创造一个契机,让王猛“偶然”发现一条线索,指向镇政府宿舍藏有U盘。
如何创造?他不能自己直接透露,那样太假。最好是通过一个看似“意外”的渠道。
他想到了一个人——档案室的老赵,赵爱国。
老赵胆小,但经历过上次的预警后,他对王猛的恐惧更深,同时也对李双林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和信任。如果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老赵“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一些关于宿舍可能藏有东西的模糊信息,以老赵的性格,他很可能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向王猛“汇报”以自保,或者……再次向李双林预警。
无论老赵选择哪一边,消息都会不可避免地传到王猛耳朵里。
这很残忍,是在利用老赵的恐惧。但李双林没有更好的选择。这是战争,容不得过多的妇人之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变相保护老赵——如果王猛相信U盘在宿舍,就不会立刻对李双林本人下死手,老赵这个“报信者”暂时也就是安全的。
他必须尽快行动。
他再次拿出那部功能机,斟酌了许久,编写了一条短信,但没有发给老赵,而是发给了那个神秘的未知号码。
短信内容依旧简短,像是一句无奈的抱怨或自言自语,又像是一种试探:
“宿舍怕是回不去了,有些东西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
他故意说得含糊其辞,“有些东西”可以指私人物品,也可以暗指U盘之类的证据。他要看看,这个神秘人是否会捕捉到这条信息,并且是否会采取行动将其“泄露”出去。
发送之后,他再次开始了等待。
这一次,回复来得比上次快了一些。依旧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内容却让他精神一振:
“王猛收到风声,今晚可能会有所行动。目标未必是你,但与你有关。自己小心。”
成了!
李双林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神秘人果然截获并理解了他的暗示,并且将其传递了出去!虽然短信没有明说行动目标是什么,但“与你有关”四个字,结合他之前发出的信息,几乎明确指向了镇政府宿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