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寒奥纪,第137个旧历日。
晨光通过虚拟窗的实时显示照射进客厅时,带着一种末世极寒天气里特有的冷白。
林淼睁开眼,看到布丁蜷在他胳膊旁边,银白色的绒毛摸上去温温热热的,小爪子还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瓦力则霸占了腿旁边的位置,琥珀色的眼睛半眯着,见他醒了,尾巴尖在枕头上扫了扫,发出一声软乎乎的“喵”。
他轻手轻脚地挪开布丁的爪子,起身走到灵鹊AI控制系统终端显示屏前。
屏幕亮着淡蓝色的光,实时数据一行行跳出来:外部温度-118℃,风力3级,微风,西北方向热信号已超出10公里探测范围,各防御节点无异常。
林淼指尖在屏幕上点了下“环境日志”,确认夜间没有任何异动,这才松了口气。昨晚担心热信号折返,他特意设了三次闹钟起来观察。此刻神经一松,后颈的酸胀感才慢慢涌上来。
简单洗漱后,林淼换上深灰色工装裤。裤腿膝盖处有加厚的帆布补丁,是上次雪地车颠簸时磨破后自己缝的加厚保护层,上身套了件加绒的黑色保暖卫衣,外面再罩一件防风夹克,拉链拉到胸口,露出里面印着旧世界乐队logo的衣领。
他拎起工具箱,坐上电梯,下行到地上一层时,显示屏上的温度从地下三层的20℃降到10℃,门一开,一股带着机械油味的凉风扑面而来。车库的防爆门有十厘米厚,林淼推的时候得用点劲,金属合页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像是在抱怨这极寒天气里的僵硬。
白色雪地车停在车库中央,车身的涂装在顶灯下发着冷光,履带上残留的积雪已经化成了水,在地面积了一小滩,又被通风系统吹得半干,留下一圈浅灰色的印子。
林淼的目光落在工作台上,蜂鸟无人机就放在上面,巴掌大的机身,白色碳纤维外壳泛着细腻的光泽,像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冰。
他把工具箱放在台面上打开,里面的工具摆得整整齐齐:银色的螺丝刀按型号排开,万用表的探头裹着绝缘胶,备用零件装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这是林淼之前当医生整理器械养成的习惯,有点强迫症。
林淼先拿起无人机,指尖触到碳纤维外壳时,能感觉到一种冰凉的顺滑。他翻转机身,检查螺旋桨。
蜂鸟无人机的扑翼式螺旋桨是钛合金做的,薄得像蝉翼,用手指拨一下,能转出一圈残影,没有任何卡顿。
唯一的问题是镜头,边缘沾了点车库的灰尘,他从工具箱里摸出麂皮布,对折两次,轻轻擦过镜头表面,直到镜头里清晰映出自己的倒影,才停下手。
旧电池取出来时,指示灯已经只剩一格微弱的红光,捏在手里轻飘飘的。林淼换上两块全新的高密度燃料电池,电池推入卡槽的瞬间,指示灯“嗡”地亮了六格蓝光。他刚要扣上电池仓盖,裤腿就被轻轻扯了一下,力道很轻。
低头一看,瓦力正踮着脚,前爪扒着工作台的边缘,尾巴勾着一把小号螺丝刀,把手上的塑料壳都被它啃出了两个小牙印;布丁则蹲在旁边,紫色的眼睛盯着无人机的螺旋桨,尾巴在地面扫来扫去,把一根掉落的线头拨得团团转。
“瓦力,这东西不能玩。”林淼笑着弯腰,单手把瓦力抱起来。小家伙立刻顺势蜷在他怀里,爪子还不忘勾着他的衣领,“再捣乱,今天的冻干肉就没了。”他把瓦力放在旁边的金属椅子上,又从角落摸出一小块冻干肉,掰成指甲盖大小,递到布丁面前。
布丁叼着冻干肉,蹲在椅子下慢慢啃,小脑袋一点一点的,绒毛上沾了点肉渣;瓦力则趴在椅背上,眯着眼睛看林淼干活,偶尔伸出爪子,轻轻碰一下他放在台面上的手背,像是在催他快点。
林淼拿起万用表,探头轻轻搭在无人机的电路接口上。屏幕上的数值稳定在5.1V,没有大幅度异常值波动。
这意味着电路没有接触不良。他又拿起信号接收器,对着灵鹊终端按下测试键,终端屏幕瞬间跳转到无人机视角:车库的白色墙面,工作台边缘的工具,甚至地上布丁掉落的冻干肉渣,都清晰得能看清纹理,没有一丝卡顿。
“成了。”林淼把无人机捧在手里,走到车库侧面的无人机专用出口平台,他按下墙上的按钮,合金装甲挡板缓缓向上收起,一股寒风立刻灌进来。他迅速把无人机放在窗口的起降平台上,平台上铺着一层防滑橡胶,能防止无人机打滑。然后关上装甲门。
回到工作台前,林淼点开飞行控制界面。接着他轻轻一推操纵杆,无人机的扑翼螺旋桨开始上下颤动,发出像蜂鸟振翅一样的“嗡嗡”声。屏幕上,无人机迅速起飞升空,越飞越高,朝着西北方向飞去。
林淼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瓦力立刻从椅子上跳下来,钻进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蜷着;布丁也凑过来,趴在他的脚边,紫色的眼睛盯着屏幕。
他握着操纵杆,目光紧紧锁在无人机回传的画面上,冰原无边无际,积雪在晨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远处的冰丘连绵起伏,轮廓在薄雾里显得有些模糊。偶尔能看到一道深黑色的冰裂缝,横在雪原上,深不见底,边缘结着一层薄薄的冰花,像锋利的刀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