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史大人日理万机,忙于组建新朝廷、调配军备、应对北方危局,王鼎这“闲杂人等”的觐见申请,自然被一拖再拖。王鼎倒也乐得清闲,在媚香楼李香君的温柔乡里,一待就是足足三天。
这三天,王鼎算是彻底理解了当年刘阿斗为什么能“乐不思蜀”了。白天,他或是斜倚在锦榻上,欣赏着顾横波、卞玉京等几位绝色美人精心编排的歌舞,那曼妙的身姿、流转的眼波,看得他眼花缭乱,心旌摇曳;或是携美同游秦淮河,租一艘精致的画舫,在碧波荡漾中,听着吴侬软语的小曲,品着美味佳肴,看着两岸如织的行人和繁华盛景,当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晚间,则自然是与香君姑娘的缠绵时刻。李香君不仅貌美才高,于床笫之间更是风情万种,时而热情似火,时而羞涩含蓄,将王鼎伺候得通体舒坦,恨不得把骨头都埋在这媚香楼里。
他心里不住地感慨:“怪不得这些秦淮名妓,能在几百年后还让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果然是名不虚传,货真价实的顶级美女!这业务能力,这情商智商,这容貌才情,放到哪个时代都是顶尖的稀缺资源啊!”
老鸨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王鼎这位“大名士”能长时间留连在媚香楼,对她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来,王鼎如今名气太大,他成了媚香楼的常客,这消息传出去,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能极大抬高她旗下这几位“女儿”的身价和格调。二来,也不是“白嫖”,有冒辟疆这位腰缠万贯、出手阔绰的VIP大客户在后面结账呢(虽然有折扣,但那也是真金白银)。因此,老鸨对王鼎那是伺候得无微不至,殷勤备至,恨不得把他当亲爹供起来。
这一日午后,王鼎搂着李香君,坐在临河的轩窗前,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观赏着窗外画舫往来、游人如织的景色。李香君手中把玩着一把极其精巧雅致的贡扇,扇骨温润,扇面绘着淡雅的山水,一看就价值不菲。
王鼎随手将扇子拿过来,仔细端详,赞道:“好精致的扇子,做工不凡,定是名家手笔。”
李香君依偎在他怀里,闻言嫣然一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不瞒王郎,这扇子……是侯方域侯公子所赠。”
“哦?复社那位才子侯公子?”王鼎眉毛一挑。他对侯方域此人没什么印象,只从冒辟疆和胡从中他们口中听说过,知道是复社的骨干之一,家境殷实,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兼才子,在之前联署声讨阮大铖的文书上也见过他的签名。
“是的。”李香君轻声应道,目光落在扇子上,似乎有些出神。
就在这一瞬间,王鼎脑海中如同划过一道耀眼的闪电!“桃花扇?李香君?!”这两个词猛地蹦了出来!
他依稀记得,自己大概在初中时,好像读过一本叫做《桃花扇》的小说,也可能是课文节选。时间太久远,具体情节早已模糊不清,但核心故事好像就是:一个什么太监逼迫李香君入宫(或者嫁给什么人?),李香君誓死不从,最后血溅在了定情的扇子上,染成了桃花般的颜色,于是就有了“桃花扇”的传说!
小说的具体内容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但那个“血染扇面”的悲壮意象,以及李香君誓死不从的刚烈,却如同烙印般留在了记忆深处。他隐约记得,那个逼迫她的太监(或权臣),好像就是为了报复她!而报复的原因……完全记不起来了。
侯方域此人,王鼎虽未见过,但听说家境优渥,和冒辟疆一样,属于有钱有才的“复社双璧”之类的人物。但王鼎模糊的印象里,好像他和李香君的结局并不太好。
这些对王鼎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他知道,李香君和她的“桃花扇”,也早已是历史的一部分了。就算知道她结局凄惨,自己这个小小的穿越者,又能改变什么呢?他连史可法的命运都无力扭转,更何况一个风尘女子的宿命?
关键是——那个逼迫她的太监,到底是不是阮大铖?!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意味着,阮大铖在南明弘光政权中,不仅重新得势了,而且权势滔天,能够肆意报复!这和他之前的预测完全吻合!阮大铖的反攻倒算,将不再是可能,而是确凿无疑、即将发生的现实!
一想到阮大铖那张阴鸷的脸和他那睚眦必报的性格,王鼎就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他必须确认这一点!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装作不经意地,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那把精致的贡扇,仿佛闲谈般问道:“香君,你这些年……在金陵,有没有无意中得罪过留都的某位……太监?”
李香君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掩口轻笑,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娇嗔:“王郎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我一个小小的歌姬,平日里见的不是文人雅士,就是商贾官人,怎么会去得罪那些深宫里的太监呢?就算想得罪,也够不着呀。”
王鼎一听,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不是太监直接逼迫?那还好……或许是自己记错了?他无比希望是自己记忆出了偏差,希望阮大铖这个王八蛋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