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将妻子和孩子从丈母娘那里接回家,三人又团聚一起。两周分离如隔三秋,与娇儿亲昵,又夫妻恩爱。
亚龙将两尺长的黑木雕犀牛摆放在组合柜台面上,苗红抱着儿子小华中对着大犀牛唱儿歌《小牛牛放牛牛》:小牛牛放小牛,牛儿跟着小牛牛;小牛小牛慢悠悠,牛儿牛儿慢慢走……逗得孩子咯咯笑个不停。
一日无休,回到公司后,亚龙分别向相关部门做了口头沟通与书面汇报,说明此次出差考察结果和地区定制产品改进意见。
林经理对亚龙的现场处置给出了积极评价。对于产品故障的理赔处理办法,林经理与米工产生了分歧。由此可以看出,新一代与老一辈人不同的处事观点——米工认为,要严格按照双方当初签订的售后服务合同条款,不能对因用户特殊使用习惯而造成的问题负责,因为那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林经理则认为,要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和妥善处理,为了维护当地市场,可以做适当的让步,多给一些赔付,这样,双方都承担一些,才能将市场做起来。米工则认为,如果不能按照原则办事,则边界不清晰,并且,他并不太看好未来几年的出口前景,还会一直亏钱,因此,不同意吃亏理赔和加大投入。这样的自由辩论让亚龙觉得,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对于更好开展工作是一个良好环境。
汽研所所长老蒋和白工认可亚龙在现场给客户提出的建议。同时,老蒋根据亚龙提供的考察报告,布置了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出口产品定制方案,在零部件性能指标、装配工艺上做出特别要求。
亚龙带给几位部门负责人木刻雕像,大家都对从非洲飞回来的这些沉甸甸的小东西赞不绝口。
亚龙根据对市场的考察结果,对所有出口产品说明材料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强调本公司产品对出口地区气候、地理、道路环境和客户使用习惯的适应性,以及与代理商和用户的沟通协调机制等,力求使所有相关资料能够在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方面吸引更多人气和关注度。
一个月后,更多的订单从非洲飞来,不仅有坦桑尼亚,也有肯尼亚等周边国家客商发来传真咨询报价。
亚龙开启了对外联络和提供咨询、报价与谈判等多项工作。最为耗时的还是根据订单特别定制产品、商检与发货等工作。每单合同都有单独的要求,为此,他与汽车研究所、质量管理办公室、技术科、生产科、分厂、配套科、销售储运部、停车场,以及合作的出口公司、商检部门、运输公司等单位形成了紧密的联系,随时沟通工作要求。
打通内外大小渠道,是找寻真龙的必要过程。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第五十一难——应对八方来客之难
亚龙认为出口工作必须主动出击,迎接八方来客,抢抓难得良机。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广交会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公司外贸办公室报名参加了这一年秋季的第八十届广交会。
中国人特别看重整数和“八”这一吉祥数字。这一年的广交会加大了招商力度,邀请国外知名工商贸易团体和高层贸易代表赴会。广州市政府还特别清理了交易会的会外展场,取缔清理临时搭建的展场、露天展场和街边摊位。
公司参展的两辆展车停放在室外车辆展位,这里展车并不很多,仅有两辆合资品牌的中巴车、一些重工企业的工程车、几辆越野车及一些不同吨位的载重汽车。此时,中国的汽车生产技术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汽车出口数量仍然很少。
有了在非洲参加展会的经验,亚龙按照事先谋划的预案从容布置展车和展位,注意严格遵照举办方要求,避免采取像在非洲那样宽松环境下对一些宣传资料的随意张贴方式。他像一个富有经验的老道的出口商那样参展。
布置间隙,亚龙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室内展馆巡视。
制造业产品展厅里,国产的大型机械、机床、工具等产品正在拆箱布展。这些展品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水平,为中国机械制造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机会。
轻工业品展厅的展品丰富多彩,各类家居用品、文化体育用具、美容美发用品、服饰家纺、箱包等不计其数。轻工业品是历届广交会重要展品类别之一,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还展示了当代中国的时尚潮流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前来参观和采购。
在一个信息技术展位,亚龙看到不少人围观一台电脑的操作演示。展位上方贴着宣传海报——互联网体验。
经过了展出卫生洁具、瓷砖等产品的卫浴陶瓷展馆,亚龙进入了艺术展馆。这里虽然面积稍小,但各类手工艺品、雕塑、绘画几乎占满所有空间,一些看似价格高昂的绘画作品甚至被随意摆放在大门外。亚龙看着放在台阶上的几幅两三米长的巨幅画作感到不可思议,其中有身穿古装,吹奏传统乐器的恬静少女,有身裹厚重羊皮袍行走的粗犷藏人,有身着丝绸黑袍,弹拨西洋乐器的金发碧眼女郎,等等。亚龙怀疑这些如此眼熟的画作的真实性。当看到画框角落里标价数万元的标签时,他感到震惊,确认这些必是陈先生的真迹无疑。他有伸手去触摸这些将要走出画面的人物的冲动,但是,强忍住了自私的欲望。这些画面也是他早年曾想描绘的景象。他能确定,这些都是收藏级的画作,如果有足够的钱,他想,会买下这些构图优雅和细节精致的油画——十年后,他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些画作中的一些作品已经上翻了十几倍的价格;二十年后,这些画作已经翻了几百倍的价格。不过,彼时亚龙也没有感到遗憾,因为他当时虽然有投资的这份心情,却真的没有这份支付能力,只是确认自己对画作的鉴赏能力是千真万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