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晨光初透。
文武百官依照品级肃立两旁,在司礼监太监林朝恩悠长尖锐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唱喏声中,开启了新一日的早朝。
工部尚书秦桧手持玉笏,稳步出列,走到御道中央,深深一躬,声音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激动:“陛下,臣秦桧有本奏!”
端坐龙椅之上的陈东目光微动,淡淡道:“讲。”
秦桧直起身,脸上堆满笑容,朗声汇报:“启奏陛下,去岁陛下下旨,命我工部主持修建贯通南北之陇海官道。
工部奉旨,征调沿途百万民夫,耗银一千三百万两,日夜赶工,克险攻坚。如今,此官道已全线贯通,夯实平整,驿站、桥梁、护坡一应俱全,车马通行无阻!此乃陛下圣德感召,亦是万民辛劳之功!臣特此向陛下贺喜,陇海官道,今日正式通车!”
陈东原本略显平淡的眼神,在听到“全线通车”四个字时,骤然亮了起来。顿时喜上眉梢。
最近深居宫中,处理永无止境的政务,确实让他感到有些沉闷乏味。这官道通车,不正是一个绝佳的借口,可以让他走出皇城,去看看他亲手打下并治理的万里江山吗?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快地敲击了两下,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当即提高声音道:“好!秦爱卿此事办得妥当,效率卓着!此官道贯通,于我大明南北交通、政令军务、商贾往来,皆有大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声音带着决断:“此等利国利民之盛事,朕心甚慰!朕决定,不日便启程,亲自沿此新辟之官道西巡,一则查验工程实效,体察沿途民情;二则宣示朝廷威仪,抚慰地方!”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皇帝出巡,非同小可。
陈东不待众臣反应,紧接着便下达了一系列旨意:“传朕旨意!加封太子陈旭为丞相,总领朝政,兼领内阁大学士!朕西巡期间,由太子监国!内阁诸臣,需尽心辅佐,处理好日常政务,重大事务,快马报于行在!”
这道旨意,如同惊雷,引得群臣纷纷面露惊愕,互相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太子殿下聪慧过人是不假,可毕竟年方八岁!让一个八岁的孩童监国,总领朝政,这……这简直闻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忍不住微微摇头,觉得陛下此举未免过于儿戏。
陈东开国定鼎,威望极高,乾纲独断,此刻他金口已开,纵然有人心中觉得不妥,一时间也不敢贸然出言反对。众人心道,好在还有内阁在,徐文等阁臣皆是稳重干练之辈,有他们把持方向,太子监国大约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就当是让太子提前熟悉政务了。
就在部分朝臣暗自思忖,准备接受这个安排时,李纲猛地跨步出列,他脸色凝重,手持玉笏,深深一揖,声音洪亮且带着急切:“陛下!臣李纲,冒死谏言!”
陈东眉头微皱,看向他。
李纲继续道:“陛下乃万金之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圣驾离京,千里西巡,路途遥远,难保没有宵小之辈窥伺,若有万一,则朝廷震荡,国本动摇!此绝非万全之策!且太子殿下年幼,虽天资聪颖,然监国重任,恐非其所能完全承担。故,西巡之事,关乎社稷根本,还请陛下以江山为重,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啊!”
一些性格同样稳重的官员,见李纲带头,也纷纷出列附和:“李大人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西巡风险颇大,确需慎重……”
陈东看着下方跪倒一片的劝谏之臣,脸上的不悦之色越来越浓。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打断了众人的劝谏。
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众臣,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和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意已决!这天下,是朕亲自带着你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什么危险没经历过?难道如今四海升平,朕在自己的国土上巡狩一番,还能有什么不测?尔等不必再多言!退朝!”
说罢,陈东不再理会跪在地上的臣子,猛地一拂袖袍,转身便从御座后的屏风离去,留下满殿神色各异、心中忐忑的文武百官。
坤宁宫。
太子陈旭正端坐在小书案前,手持一卷《道德经》,朗声读诵。他虽年仅八岁,但身高已近五尺,面容俊秀,眉眼间灵气十足,尤其是一双黑亮的眼瞳,如同浸在水中的星辰,熠熠生辉。
一名宣旨太监快步走入,高声道:“太子殿下接旨!”
陈旭连忙放下书卷,整理了一下衣冠,恭敬地跪下。
太监展开明黄绢帛,朗声宣读:“诏曰:……朕即日西巡,为国视察。特加封太子陈旭为丞相,总领朝政,兼领内阁大学士。朕离京期间,由太子监国。内阁诸臣,悉心辅佐,钦此!”
“儿臣接旨!谢父皇隆恩!”陈旭双手接过圣旨,小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红晕。他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和跃跃欲试的光芒,不自觉地搓了搓手,自言自语道:“父皇居然这就让我监国了!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做出一番成绩,让父皇和母后看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