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去宗门存好灵石,又买齐一应物资。
叶小天蹲在储物袋前,把返乡的物资按“实用优先级”排了三列。
最前排是五十斤灵米,三十斤腌灵肉和二十袋灵果干。
这些是给乡亲们尝鲜的,灵米比俗世的稻米饱满三倍,煮出来还带着淡淡的灵气。
中间排是五十套冬麻衣,分了老人款,孩童款和成年款,领口都缝了加固的灵蚕丝,耐穿还挡风。
最后排是五斤金币,用粗布袋装着,沉甸甸的压手,是他刚刚在宗门货坊用下品灵石换的,特意选了成色普通的散币,免得太惹眼。
“主人,灵肉串还没烤呢!”小黄扑棱着金翅膀站在石桌旁,金喙盯着旁边的灵椒干,“你昨天说回来就烤的,二十串!”
“先装物资,烤串到了老屋再说。”叶小天头也没抬,把灵米装进防潮的玉盒,又往每个冬麻衣口袋里塞了一小包灵糖。
这是他特意在坊市买的俗世糖块,甜而不腻,小朋友肯定喜欢。
他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遗漏,才把储物袋扎紧,往小黄背上的兽皮袋里塞:“轻点驮,灵米别压碎了,冬麻衣要是皱了,乡亲们穿着不舒服。”
小黄撇撇嘴,却还是小心地调整了兽皮袋的位置,金羽轻轻裹住袋子,生怕晃掉:“知道啦!我飞得稳着呢,比你御剑还稳!”
叶小天没反驳,只是把短匕别在腰后,又摸出张隐匿符贴在小黄翅膀上。
这符能淡去灵宠的灵力波动,免得路过俗世城镇时,被修士盯上。
谨慎修士做事,从来都是“防患于未然”,哪怕是回个老家,也不能留半点风险。
出了石柱山,小黄兴奋地原地蹦了三下,金翅一展就往天上飞:“我早就问过路过的灵禽了,杏花村离这里八百里,两个时辰准到!”
叶小天坐在小黄宽阔的背上,手抓着金羽间的灵蚕丝绳,耳边的风带着初冬的凉意。
他没像往常那样御剑,一是怕惊到俗世的人,二是想看看沿途的风景。
从青云宗到杏花村,要路过三个县城,十几个村落,田里的庄稼从青绿渐变成金黄,路上的行人也从穿灵袍的修士,变成扛着锄头的农夫,烟火气渐渐浓了起来。
“主人,你看那个!”小黄突然降低高度,金喙指向下方的田埂,“好多人在干活儿,比起灵山的人勤快多了!”
叶小天顺着方向看去,几个农夫手持镰刀,弯腰在割秸梗,动作熟练得很。
他想起小时候王佑爷爷带他在村口种玉米的场景,心里暖了暖:“那是俗世的庄稼,靠天吃饭,不比咱们灵植田有灵气滋养,得更费心。”
正说着,下方突然传来一阵孩童的惊呼:“快看!好大的鸟!”
几个穿着粗布衣的小孩举着泥巴,仰头往天上看,眼里满是好奇。
小黄立马挺胸抬头,金羽亮得更显眼,叶小天赶紧拍了拍它的脖子:“别显摆,飞得高些,别吓着孩子。”
小黄不情不愿地拔高,嘴里还嘟囔:“我是高贵的凤凰血脉,他们见了是福气!”
叶小天没接话,只是摸出颗灵果干递给它:“路上别乱喷火,别啄人家的庄稼,到了杏花村,我给你烤二十串灵肉串,多放灵椒。”
这话瞬间让小黄没了脾气,金喙叼着灵果干,乖乖地拔高了飞,连路过城镇时都没敢低空盘旋。
两个时辰后,当远处出现一片熟悉的杏林时,叶小天突然坐直了身子。
那片杏林比他记忆里稀疏了些,却依旧歪歪扭扭地守在村口,枝头还挂着几颗没掉的干杏,风一吹就“哗啦啦”响,像在打招呼。
“是这儿!是这儿!”小黄也兴奋起来,金翅一收就往村口的晒谷场落,动作轻得没扬起半点尘土。
刚落地,叶小天就闻到了熟悉的乡土味。
有柴火的烟味,泥土的腥气,还有村口老槐树下飘来的煮玉米香。
几个扛着农具的村民路过,见了他和小黄,都停下脚步打量,眼里满是疑惑:“这是谁家的后生?看着好俊啊。”
“我是叶小天,王佑爷爷带大的那个。”叶小天赶紧拱手,语气放得温和,“出去了一些时日,回来看看。”
“哎哟!是小天啊!”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农突然拍大腿,“长这么高了!小时候还跟在我家狗蛋后面捡麦穗呢!”
周围的村民瞬间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东问西,小黄被围在中间,金喙紧张地啄着翅膀上的羽毛,生怕有人碰它的金羽。
叶小天赶紧把小黄往身后护了护:“这是我的灵宠,叫小黄,性子温,不咬人。”
说着,他从储物袋里摸出几袋灵果干,分给围观的村民:“刚回来没带啥好东西,这果子你们尝尝,比咱们的野果甜些。”
村民们接过果干,捏起一颗尝了尝,眼睛瞬间亮了:“这果子咋这么甜?还有股清香味!”
叶小天笑着没多解释,只说是在外头攒钱买的,寒暄了几句,才牵着小黄往村子深处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